甘肅位于西北地區的中心地帶,是黃河、長江的重要水源涵養區,是多民族交匯融合地區,是中原聯系新疆、青海、寧夏、內蒙古的橋梁和紐帶,對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促進西北地區民族團結、繁榮發展和邊疆穩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事關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全局,是構建西北地區生態屏障、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是維護大局穩定、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舉措;是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
今天,甘肅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性”有了從國家層面到全省干群的“共識”;有了10個方面47條具體措施的強力支持。而如何沿著既定的方向又好又快地將這一發展的動力轉化為現實的“引擎”,我省各相關職能部門承擔的“責任”不可謂不重。為此,今天起本報將邀請省發改委、省工信委、省交通廳、省人社廳、省住建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廳、省環保廳等職能部門,解讀其中的相關內容,意在為讀者更進一步勾畫我省各行各業美好發展前景的同時,還能促進其中“美好”盡快變為現實。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引起了全省各界的強烈關注,成為熱議的話題。省工業信息化委員會循環經濟處處長白潤元表示,一定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著力實施好“一區七基地”和16條產業鏈的組織實施。
【國扶47條】給甘肅帶來千載難逢機遇
從事我省循環經濟實施多年的白潤元告訴記者,看到國務院辦公廳《意見》的出臺,第一感覺就是很振奮。一方面,省工信委參與了早期的調查研究,為形成《意見》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資料,并被采納,說明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另一方面,國家在批準甘肅成為國內第一個實施循環經濟省份的基礎上,再下發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這對促進甘肅的快速發展絕對是一個重大利好。
白潤元說,甘肅作為一個資源型省份,曾為支持國家建設輸出了大量的資源,立下了汗馬功勞,銅、鎳、鋁等礦產在全國占有相當高的比例,但同時也給自己留下了諸多難題。比如,白銀公司就是明證,現在成為典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大量工人的下崗安置和轉產,急需得到補償。另外,眾多資源型企業是我省經濟的支柱產業,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如果不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調整產業結構,那么甘肅經濟社會發展后勁則將不足。因此,在國務院33個部委聯合來甘調研的基礎上,國務院下發《意見》,明確了進一步支持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定位和重點發展戰略、發展目標等總體要求,非常及時、非常重要,給甘肅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新機遇。
【抓緊制定】甘肅循環經濟實施辦法
白潤元說,為落實好循環經濟的發展,省工信委已組織相關部門深入到部分市州進行專題調研,初步篩選了一批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和示范企業,正在抓緊制定建設7大循環經濟基地、改造提升36個園區、打造16條產業鏈、培育100戶試點企業的具體實施方案和分年度工作計劃。目前,省工信委等部門已草擬出了《甘肅省循環經濟促進法實施辦法》初稿,并上報省人大常委會立法部門,計劃本月調研論證。
白潤元表示,省上及大型企業都要提前制定循環經濟遠期、中期、近期發展規劃,要積極儲備重點項目,做好前期準備。
【萬元GDP】今年能耗降低5.2%以上
就如何落實國家“扶持甘肅47條”時,白潤元表示,下一步將按照省上部署,以《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為基本框架,啟動全省工業、通信業能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配合《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的全面實施,建立完善包括財政、稅收、價格、金融、產業、技術等在內的綠色保障體系,使循環經濟試點城市、園區、企業得到更多實惠。編制完成《甘肅省再生資源回收綜合利用管理辦法》,以政府令的形式頒布。
白潤元說,今年我省循環經濟目標任務是:為實現“十一五”末全省萬元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重點抓好工業領域節能降耗,完成年度節能降耗指標,全省萬元GDP能耗降低5.2%以上;進一步拓展資源綜合利用工作,使通過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的企業達到80戶,全省實現資源綜合利用減免稅達3億元,綜合利用固體廢渣800萬噸;加強省節能監察中心執法能力建設,完成對全省萬噸以上耗能企業的能源審計,30戶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節能監察,20戶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的執法抽查;強力推動新墻材推廣應用和“禁實”工作,力爭實現新墻材產量增長9%以上,新型墻材建筑面積增加7%,實心粘土磚產量減少7%,減少溫室氣體排放1.47萬噸。
【著力抓好】“一區七基地”和16條產業鏈
白潤元表示,要著力抓好循環經濟“一區七基地”和16條產業鏈的組織實施工作。
要督促各循環經濟試點城市、園區和企業編制完成循環經濟規劃,并進行評審付諸實施。探索我省循環經濟七大行業(冶金有色、石油化工、建材及新材料、煤電化工、清潔能源、生態農業及農副產品加工、裝備制造業)產業鏈的銜接方式,形成對園區和企業有指導性的產業鏈模板,將是我省今后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抓手。
落實抓好工業領域節能降耗,把能耗和污染排放標準作為項目核準和備案的強制性門檻,遏制“兩高”行業過快增長,嚴格控制新開工高耗能、高排放項目;落實日常監管,落實節能降耗監測和考核評價職責,加強對市州和重點用能企業節能降耗情況的跟蹤、指導和監督,定期公布市州節能目標完成情況等,更是循環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
一區七基地
●到2015年,我省將建成全國循環經濟發展的示范區。
●在蘭州、白銀建設以石化、冶金有色為主的“蘭白”循環經濟基地;
●在平涼、慶陽建設以煤電、石油化工為主的“平慶”循環經濟基地;
●在金昌建設以有色金屬新材料為主的金昌循環經濟基地;
●在酒泉、嘉峪關建設以清潔能源和冶金新材料為主的“酒嘉”循環經濟基地;
●在天水建設以加工制造和電子信息產業為主的天水裝備制造循環經濟基地;
●在張掖、武威、定西建設以特色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張武定”循環經濟基地;
●在甘南、臨夏、隴南建設以林業、草業和中藥材等生態經濟為主的“甘臨隴”循環經濟基地。(記者 梁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