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蘭州訊(記者 左玉麗 實習生 蔡莉)5月2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務院辦公廳發出29號文件,提出《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意見》指出,甘肅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戰略通道,在全國發展穩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改革開放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甘肅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很大成就,正處在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由于自然、地理、歷史等原因,甘肅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與全國的差距仍在拉大,需要國家給予支持。
《意見》指出,甘肅位于西北地區的中心地帶,是黃河、長江的重要水源涵養區,是多民族交匯融合地區,是中原聯系新疆、青海、寧夏、內蒙古的橋梁和紐帶,對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促進西北地區民族團結、繁榮發展和邊疆穩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事關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全局,是構建西北地區生態屏障、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是維護大局穩定、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舉措;是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
《意見》提出了進一步支持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定位和重點發展戰略、發展目標等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著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逐步消除瓶頸制約;著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著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著力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著力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努力建設工業強省、文化大省和生態文明省,以新思路、新舉措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具有甘肅特色的跨越式發展道路,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基本原則是,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發展;堅持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改善民生;堅持統籌兼顧,突出戰略重點;堅持自力更生,加大支持力度。
甘肅發展的戰略定位是,連接歐亞大陸橋的戰略通道和溝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樞紐,西北乃至全國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特色農產品生產與加工基地,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資源寶庫,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示范區。
實施“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實施以加強薄弱環節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戰略;實施以節水和治沙為重點的生態安全戰略;實施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發展戰略;實施以優勢資源開發轉化為重點的產業發展戰略。
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縮小與西部地區平均水平的差距,城鄉居民收入接近西部地區平均水平,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特色優勢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循環經濟形成規模,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實現預期目標。到2020年,基本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西部地區平均水平,綜合運輸體系基本建成,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大幅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顯著提高,建成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省級示范區,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實現經濟發展、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
《意見》從優化空間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消除發展瓶頸制約;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構建西北地區生態安全屏障;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盡快改變貧困地區落后面貌;加快發展社會事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進能源基地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深化體制改革,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等方面,提出了40多條支持我省加快發展的意見。
《意見》要求,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明確目標任務,研究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措施,指導甘肅進一步破解發展難題。中央財政要加大對甘肅的均衡性轉移支付和民族地區轉移支付力度。有關部門要把實施相關政策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抓緊制訂細化工作方案,指導甘肅編制相關重要規劃,深化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甘肅省要繼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責任,制訂實施方案,加強與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溝通銜接。要抓住機遇,解放思想,堅定信心,開拓創新,求真務實,扎實工作,努力開創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