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浩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強調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發展方式轉變
本報北京3月4日電(記者白德斌)“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接受了《人民日報》記者的采訪。在接受采訪時陸浩強調,甘肅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要以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甘肅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陸浩指出,甘肅的經濟結構和資源環境狀況決定,必須更自覺更主動地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來抓,否則發展終將難以為繼。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一篇大文章,做好這篇文章,關鍵是找到突破口,選準落筆處。
陸浩強調,發展循環經濟是甘肅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一是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傳統產業是我省經濟的支柱,同時也是資源能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的大戶,是節能減排的重點。我們要把傳統產業納入發展循環經濟的軌道,瞄準國際前沿,不斷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取得資源節約、節能減排、效益提高“一石三鳥”的效果。二是要延長產業鏈條。要堅持依托石化、有色、冶金等支柱產業和骨干企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發展中下游精深加工,促進廢棄物再利用和資源化,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同時,按照產業的關聯度建設循環經濟園區,推動產業聚集。打破地域和所有制界限,鼓勵各類企業主體加入到產業鏈條中來,通過循環經濟的發展實現上下游互動和資源高效利用。
三是要培植戰略性新興產業。要立足新能源資源優勢,積極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帶動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并同有色、冶金等高耗能產業實現對接,形成“新能源-高載能產業-下游產品”的區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模式。按照循環經濟的理念和要求,加快新能源和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發展。發揮有色金屬產業優勢,大力發展功能材料、超細材料、電極材料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開辟優勢資源深度利用新領域。四是要營造社會環境。構建循環型社會,對于促進循環經濟健康發展、轉變發展方式也很重要。要鼓勵使用綠色產品,加大高效節能技術和產品的推廣力度,發展綠色建筑和綠色交通,并完善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形成回收、分類、儲運、交易、再生利用的良性聯動產業鏈。同時,加快城鎮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污水和垃圾的處理率,在構建有利于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社會環境方面邁出新的步伐。
陸浩指出,下一步我省將按照國家批復的我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建設7大循環經濟基地、打造16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培育100戶骨干企業、改造提升36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共包含72大類重點項目。這些項目實施后,將極大地改善我省經濟結構,有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大大提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層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