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原抗旱備耕在行動
我省推廣1000萬畝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側記
本報記者 王朝霞
春節剛過,武威市涼州區黃羊鎮的農資商店便開始運儲化肥,為春耕生產做準備。本報通訊員 胡衛忠 攝
2月21日,榆中縣連搭鄉石頭溝村。農民楊學友家的5畝全膜雙壟溝播秋覆膜地里,前幾天下的雪已消融,地膜上積著一個個小水窩,亮晶晶的。“這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就是好,只要天上下一點雨雪,都收集在這地膜下,保墑、保溫、增產,去年我種了10畝玉米,平均畝產700多公斤。去年秋收后幾場雨,我搶墑鋪地膜,準備今年繼續種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楊學友告訴記者。
相鄰的另一地里沒有鋪地膜,農民楊學梁用手指挖了挖干土說:“地塊上面已解凍,但地塊8至9厘米以下還凍得結實。去年霜降來得快,耕地封凍早,我沒來得及秋覆膜。春節前省上補貼的地膜已發了,我還準備好起壟鋪膜機、肥料,就等這幾天耕地解凍,抓緊時間頂凌覆膜。”
人勤春來早。今年,我省為實施1000萬畝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工程,未雨綢繆,及早準備,制定方案,推廣1000萬畝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工程已具體分解到鄉村農戶和田間地頭。
及早謀劃部署 確保抗旱增糧
我省是一個降雨稀少、旱災頻發的省份,有“十年九旱”之說。去冬今春以來,我省氣溫持續偏高,降水嚴重偏少,中東部地區旱情持續發展,河東地區部分水窖蓄水嚴重不足,主要河流來水偏少,一些溝溪斷流、泉水干枯。2月初,全省受旱耕地2000多萬畝,其中春播地塊缺墑1400多萬畝。
在長期的農業抗旱過程中,我省農業技術人員探索出了全膜雙壟溝播這項旱作農業新技術。省委、省政府把重點推廣全膜雙壟集雨溝播技術作為糧食增產重大科技措施,去年,全省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758萬畝,確保了全省糧食在大旱之年穩定增產。僅這項技術的推廣,就總增產糧食95萬噸以上,用占全省糧播面積16.82%的土地,生產了占全省糧食總產量43.82%的糧食。
今年,我省提出了力爭糧食總產量達到950萬噸的目標。由于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將玉米增產幅度提高到30%以上,推廣1000萬畝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按照平均畝產達到500公斤的產量來計算,正常年景下1000萬畝總產量將達到500萬噸,可占糧食產量任務的一半。
為實施1000萬畝全膜雙壟溝播玉米這項重大戰略工程,省委、省政府于去年10月29日早部署、早動員、早安排,要求秋覆膜推廣面積達到500萬畝。由于去年冬季降雪低溫天氣較往年提前了15至20天,嚴重影響了秋覆膜的進展,再加上農村勞動力不足、農家肥緊缺等原因,全省共推廣秋覆膜面積372萬畝,盡管比上年度增加了230萬畝,但僅占計劃任務500萬畝的74%,今年春季頂凌覆膜要達到628萬畝,才能實現全省1000萬畝的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推廣目標。
春季頂凌覆膜是改播前覆膜為早春覆膜的高效抗旱增產增收技術,通過搶墑覆膜,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土壤有效水分,減少早春土壤水分的無效蒸發,將春季有限的降雨充分積蓄在土壤中,既能有效解決旱作區春旱嚴重而影響播種的問題,也可保證玉米等作物前期出苗用水。“春季旱情發展快、氣溫回升快、土壤解凍早、農田失墑快,打好頂凌覆膜這一場硬仗,可以有效減輕干旱災害給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為抗旱春耕生產贏得主動。”省農牧廳副廳長楊祁峰研究員說。
上下全力實施 早春頂凌覆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省上從中央發展現代農業專項、財政、扶貧等渠道籌措整合資金2.4億元,去年秋季,通過省政府公開采購發放地膜9050萬噸,按每畝1.5公斤地膜給予貼補,對推廣全膜雙壟溝播面積50萬畝以上的縣區,超過50萬畝的部分每畝再增加1公斤地膜。今年春季頂凌覆膜需要的7870噸地膜也已公開采購配送,同時,采購的2.2萬臺起壟覆膜機械已全部下發到各縣區。
各地春耕物資配送熱火朝天。2月21日,記者在榆中縣金崖鎮的蘭州金土地塑料公司看到,廠房內機器隆隆,工人們加緊生產農用地膜,一捆捆農用地膜經質量抽檢,厚度、寬度、拉力達到環保回收利用的標準,即被打包裝車。當天,3輛東風天龍貨車滿載著75噸農用地膜,運往鎮原縣,用于當地頂凌覆膜。該企業作為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農膜生產企業,承擔著省政府招標任務及各市州采購的3000噸地膜訂單,春節期間加班加點全負荷生產,已發貨、調運2000噸地膜到各縣區。
田間地頭技術培訓如火如荼。2月21日,在安定區西鞏驛鄉,省農牧廳、省農技推廣總站的專家和技術人員抱著厚厚的宣傳材料和各種器械,來到田間地頭,早有村民從四面八方趕來聽抗旱保春耕的講座。專家們通過測墑對比,秋覆膜、一膜兩用的地塊水分含量均高出裸露地塊,他們更有信心地說:“沒有秋覆膜的地塊,可以通過頂凌覆膜增溫保墑,還能把地下10毫米以下的無效水源變為有效用水。”聽到農技專家講頂凌覆膜技術的要領,農民聽得很是認真,有的還拿著紙筆做記錄。
針對今年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任務重、分布區域廣、新種植戶比例增大,省農技推廣中心加強了技術培訓,普遍實行首席專家制和技術人員蹲點包村包戶制,去秋至今共培訓各級農技干部、農民技術員和種植農戶257萬人,真正使這項技術入村到戶,絕大多數種植農戶較好地掌握了技術要領。
春時不等人,51個旱作農業縣區積極行動,不等不靠,緊急行動,實行行政技術雙軌承包,組織技術干部蹲點指導,貯備有機肥、化肥、地膜、種子、農機具,落實覆膜區域,落實地塊和農戶,現場培訓指導。“農諺說得好,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再加上一九,就是春播時節,我們得抓緊時間頂凌覆膜,來抵御今年的春旱。等地表解凍15厘米,就可以覆膜了,既可以以保墑,遇雨還會增墑,可保證春耕和前期生長所需水分。”榆中縣農技中心主任張成榮告訴記者。
目前,隴原中東部地區從南向北、從東向西,以推廣全膜雙壟集雨溝播技術為主的“白色革命”已全面展開。各地根據不同的氣象變化,以及不同區域的地理條件,適時組織群眾開展大規模的春季頂凌覆膜。在天氣回暖較早的天水市甘谷、秦安、麥積等縣區,無論川塬,還是山區,層層梯田上已覆蓋了新鋪的地膜,在陽光照射下,波光鱗鱗,猶如灌滿了水的水田一樣,十分壯觀。
抗旱保春耕,隴原大地在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