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統籌城鄉黨建為突破口
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
侯長安
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是黨中央提出的一項戰略舉措。黨的十七大要求建立健全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機制,十七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構建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新格局的任務,十七屆四中全會對統籌城鄉黨建工作作了進一步安排部署。構建統籌城鄉基層黨建新格局,對于甘肅這樣一個農業大省,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我們要順應統籌城鄉發展的新形勢,加快統籌城鄉黨建工作的進程,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保證。
一、全省各級黨組織在統籌城鄉黨建方面積極探索,為構建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積累了一定經驗
省委、省政府對統籌城鄉基層黨建工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多次作出明確指示。根據這些重要指示精神,針對我省城鄉二元結構特征明顯,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省委組織部提出了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原則,積極配合省委省政府新農村建設試點等工作,把經濟資源的統籌和黨建資源的統籌緊密結合起來,把黨員的流動、黨組織的互動和黨建資源的調動統籌起來考慮,初步探索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
一是在組織設置方面探索城鄉共建。改變單一按地域、行政區劃和社會基層單位設置黨組織的傳統做法,以黨的組織設置的調整促進城鄉的融合。對城市化進程較快的地區,整合毗鄰的城市社區和行政村,建立村居聯合黨組織。對離城市較遠的農村,打破行政村界限,引導以產業鏈為紐帶,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公司加農戶的生產聯合體等農村新興組織中建立黨組織。
二是在干部人才方面探索城鄉交流。按照中組部統一部署要求,2008年和2009年連續兩年全省共選聘1081名大學生“村官”到農村工作,加上“三支一扶”、“進村(進社)”、“特崗教師”、“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人員,每年有6800名左右大學生到農村工作。這些都是農村干部隊伍的新鮮血液,也是各級黨政機關干部的重要儲備資源。為了加大對新農村試點工作的干部支持力度,省委組織部2008年7月啟動實施“百鄉黨建整推”計劃,從省市兩級黨政機關選派176名干部(省直機關下派76人,市州機關下派100人),到11個新農村建設試點縣掛任鄉鎮黨委副書記,幫助做好基層黨建工作和新農村建設工作。同時,開展了從優秀村黨支部書記中考錄公務員試點工作,為從基層一線選拔干部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三是在黨員教育管理方面探索城鄉共管。按照“雙向互動、共建共管”的原則,建立跨越地域、統籌管理、聯動運行的農民工黨組織網絡,基本做到哪里有農民工黨員聚集,哪里就有黨的組織。按照屬地為主、原籍為輔、雙邊互動、共同負責的原則,采取農民工黨員行前登記、定期聯系、雙向報告等措施,積極完善以流入地黨組織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黨組織共同管理的機制和辦法。
四是在黨員聯系服務群眾方面探索城鄉覆蓋。指導各地推行黨員聯戶制度,建立黨員與困難戶、信訪戶結對幫扶機制,開展多種形式的黨員群眾結對幫扶活動。在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設立黨員服務中心(站)、村(居)民事務代理中心(站、點),義務為群眾服務。深化和拓展黨員責任區、黨員承諾制、設崗定責、黨員義工、黨員志愿者服務等活動,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五是在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方面探索城鄉合作。指導各地開展城鄉黨組織結對互幫活動,促進城鄉黨員共同進步、共同致富。定西市開展了基層黨建“城鄉聯動整推”活動,黨組織整合聯建、黨員分類聯戶,著力提高農村黨組織領導發展能力、促使城市黨組織增強服務意識,整體推進基層黨建水平和統籌城鄉發展。天水市開展了萬名黨員干部“四聯四促”活動,以市縣機關事業單位科以上黨員干部為主,聯系城市困難戶促就業、聯系農村貧困戶促增收、聯系返鄉農民工促輸轉、聯系高校畢業生促創業。甘南州開展了"2213"黨員干部結對幫扶活動,1名地級干部幫扶2戶貧困戶,1名縣級干部幫扶2戶貧困戶,1名科級干部幫扶1戶貧困戶,3名一般黨員干部共同幫扶1戶貧困戶。慶陽市開展了“三幫三聯三增”黨建主題實踐活動,部門單位幫村組,支部聯建,增強服務功能;機關干部幫農戶,發展聯動,增加農民收入;機關黨員幫群眾,和諧聯創,增進黨群干群關系。這些互幫互助活動,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
二、堅持“兩個先行、五個統籌”,進一步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
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從組織部門承擔的職責來說,重點要發揮好三方面作用,即干部和人才的支撐作用、政績考核的導向作用、基層組織的保證作用。發揮干部和人才的支撐作用,要把懂得農村工作、會干農村工作、熱愛農村工作的干部配備到涉農部門和縣區關鍵崗位上去,把農村急需的科技、法律及經營人才選派到農村中去;發揮政績考核的導向作用,要把糧食生產、農民增收、耕地保護、環境治理、和諧穩定等內容納入地方黨政領導班子考核,細化考核指標,改進考核辦法,引導各級領導干部切實抓好“三農”工作;發揮基層組織的保證作用,要把統籌城鄉黨建工作作為突破口,通過以城帶鄉、城鄉互動,提高農村黨組織的整體工作水平。就統籌城鄉基層黨建工作而言,從我省實際出發,總體上要堅持“兩個先行,五個統籌”的思路。
“兩個先行”,即試點先行,城鄉結合部先行。為了把城鄉黨建工作融入城鄉統籌發展大局,配合省上開展的城鄉一體化建設試點工作,我們已確定蘭州、金昌、嘉峪關三市開展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工作試點,為全省推進統籌城鄉基層黨建工作積累經驗。同時,指導各地從城鄉結合部做起,認真落實中央提出的組織設置、資源共享、結對幫扶等方面的要求,逐步擴大城鄉一體化基層黨建工作范圍。
在堅持“兩個先行”的基礎上,要努力在五個方面做好統籌工作:一是統籌黨建資金,夯實農村黨建基礎。抓好基層黨建工作,經費保障是前提。這些年,省級財政給予全省基層黨建工作大力支持,極大地改善了基層組織的工作條件。但在一些地方村干部報酬低、村級組織經費保障難的問題還是比較突出。要按照十七屆四中全會的要求,督促各地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等途徑,建立穩定規范的基層組織工作經費保障制度。使用好中央撥付我省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專項經費,2010年年底前完成第二輪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工作。按照中央提出的“不低于當地農村勞動力平均收入水平”的標準,提高全省村干部報酬。適當提高村級組織工作經費,保證村級組織的正常運轉。加大投入力度,依托省、市、縣各級黨校,每年對鄉村兩級干部開展培訓和輪訓。
二是統籌干部人才,培育農村骨干力量。農村是鍛煉干部的“大課堂”。統籌城鄉干部人才工作,加大互相交流的力度,不僅有利于農村發展,也有利于干部隊伍建設。統籌城鄉干部人才工作,重點要在疏通相互流動的渠道上下工夫。一方面,要拓展從城到鄉的渠道。繼續深化“百鄉黨建整推”工作,以新農村建設試點縣為依托,把更多的人才資源引向農村,選派一批農業科技專家到農村服務。指導市縣選派年輕機關干部到農村掛職任職。繼續做好選聘大學生“村官”等項目,把優秀大學生放到農村去鍛煉成長。另一方面,要拓展從鄉到城的渠道。積極探索建立來自基層一線的黨政干部培養選拔鏈。從今年開始,省、市黨政機關招錄公務員,除特殊崗位外,一般要從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大學生中競爭性選拔。全面推行從優秀村干部中考錄公務員工作,開展從優秀工人中考錄公務員試點工作。同時,按照“一定三有”的要求,明確村黨支部書記的職責,健全管理激勵機制,強化教育監督力度,督促他們更好地履行好職責,發揮領導骨干作用。在有條件的地方穩步推行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工作。
三是統籌支部建設,廣泛開展城鄉基層黨組織結對幫扶活動。十七屆四中全會強調,“普遍推行機關、企業、社區黨組織同農村黨組織結對幫扶等做法,推動城鄉基層黨組織互相促進。”按照這一要求,在全省范圍內廣泛開展城鄉黨支部聯建活動,城市黨組織和農村黨組織結成互幫互助對子,定期開展結對共建活動,組織城市機關、企業和社區黨員到農村開展調研和實踐教育活動,組織農村黨員到城市企業、社區參觀學習,開闊視野,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四是統籌黨員管理,建立城鄉一體的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加大在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相對集中點建立黨組織的力度,把農村流動黨員及時納入城市黨組織的活動中來。建立全省黨員信息庫,加強黨員動態管理,健全城鄉一體、流入地黨組織為主、流出地黨組織配合的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工作制度。實行城鄉基層黨組織一方為主、接續培養、兩地考察、相互銜接的優秀農民工入黨辦法,把更多的工農積極分子及時吸收到黨員隊伍中來。
五是統籌各方利益,完善農村基層治理機制。建立一套科學、民主、管用的農村基層治理機制,有利于保證農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順利發展,也有利于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完善農村基層治理機制,關鍵在于統籌處理好農村內部和外部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特別是要處理好鄉鎮和村社、村黨組織和村委會、村級組織和村民之間的關系。當前,重點是順應農村基層民主發展的新要求,加快推進基層黨內民主建設。要確定一些鄉鎮,進行黨委委員公推直選試點,為2011年下半年開始的鄉鎮黨委集中換屆積累經驗。今年年底到明年初,我省村“兩委”新一輪換屆選舉,要普遍通過“兩推一選”的辦法產生新班子。要在農村大力推廣“四議兩公開”的做法,村級重大事項由村黨支部提議、支委會和村委會聯席會議商議、全村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同時做到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
統籌城鄉黨建工作意義重大、任重道遠。全省各級黨委組織部門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統一部署,進一步把干部培養的鏈條向基層延伸,把黨建工作的重心向農村傾斜,通過統籌使用好各方面的資源,加強對農村黨建工作的領導指導力度,建強農村基層組織,建好農村黨員干部隊伍,為全省農村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