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隆冬,寒風勁吹。然而,在千里隴原大地上,卻是一番火熱的情景:放眼中部,“蘭白都市經濟圈”風生水起;翹首河西,剛剛下線的一臺臺風機,披著銀白色的盛裝,聳立在戈壁沙灘;展望隴東,一條條不斷掘進的巷道,夯實著我省隴東煤油化工基地的基石……
在全省上下積極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國民經濟出現復蘇回升的重要時刻,省委、省政府踐行科學發展的執政理念,適時提出區域發展重大戰略部署和“五個大幅度提升”奮斗目標,正成為各地、各部門凝聚力量,加快發展的“集結號”。一時間,各級黨委、政府在區域發展的大局中找定位,理思路,解難題。在隴原大地上,正在演繹著一曲曲加快發展的時代最強音。
“蘭白都市經濟圈”率先啟動
11月初,省委十一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結束后,蘭州市迅即召開全市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圍繞省委確定的區域發展戰略,專題研討加快推進蘭州經濟社會發展等重大問題。
在研討中,大家的焦點集中到一個問題:面對周邊地區競相發展的新格局,蘭州加快發展如何破題,更好地承擔起省委賦予的中心帶動作用重任?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陸武成認為,必須緊密結合蘭州實際,明確主攻方向,找準切入點,實現新突破。關鍵是要以發展新興產業為重點,努力在產業優化升級上實現新突破。
借鑒多年來的發展經驗,蘭州市確立了推進區域發展的著力點:實施重點區域對接,以建設“蘭北新區”為重點,突出秦王川盆地、榆中盆地、黃河北部山區移山造地和皋蘭縣等區域的開發建設,擴大城市發展空間,使這些區域成為“蘭白都市經濟圈”建設的主陣地,不斷拉近蘭州與周邊區域的空間距離。
蘭州率先推進城鄉規劃、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物流和旅游開發的一體化,積極加快與白銀市的對接。而“中心帶動”、“蘭白都市經濟圈”的實施,讓白銀人嗅到了加快發展的契機。“融入中心,優化布局,區域聯動,科學轉型”,白銀人在區域發展的大局中找到了自身發展的新定位。
經過上下熱議,白銀明確今后將大力發展“通道經濟”,強化“高速公路經濟帶”和“黃河經濟帶”的帶動、輻射功能,通過優勢區域的形態開發和功能開發,實現產業聚集,整體推進全市發展的新格局,把白銀建設成為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枯竭轉型的示范城市。
前不久,省政協副主席、蘭州市市長張津梁和白銀市委書記袁占亭雙雙亮相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兩位負責人表示,在制定“十二五”規劃中,“蘭白都市經濟圈”建設有望作為重點目標任務進行部署,力爭到“十二五”末期或更長時間,使“蘭白都市經濟圈”生產總值接近或達到全省的一半以上。這就意味著“蘭白都市經濟圈”正式啟動,屆時“中心帶動”的作用將明顯增強。
兩翼齊飛,新能源基地輪廓初顯
地處隴東黃土高原上的平涼和慶陽地區,曾經以“隴東糧倉”名聞天下。如今,能源化工基地的新思路,將他們緊緊聯結在一起。作為全省新的經濟增長極,隴東有望率先崛起。
支撐兩地率先發展的基石,是當地豐富的資源。慶陽市是我省目前最大的原油生產基地,具備建設千萬噸級大油田、億噸級大煤田和千萬千瓦級裝機容量煤電基地的資源條件。而平涼市則是我省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煤炭預測儲量約65億噸,探明儲量達36億噸。
根據規劃,慶陽市到“十三五”末,將建成千萬噸級原油生產、千萬噸級石化煉油、億噸級大型煤炭生產、千萬千瓦級裝機煤電、千萬噸級煤化工生產和10億立方米天然氣、煤層氣生產六大基地,成為國家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西電東送基地。平涼則將充分發揮目前已經形成的2400萬噸煤炭產能、420萬千瓦火電裝機容量和60萬噸煤制甲醇等煤電化產業基礎,對原煤生產、火力發電、煤化工、石油化工產業進行捆綁式開發,實現一體化發展。
慶陽市委書記張智全表示,作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甘肅區域發展戰略“兩翼齊飛”中“東翼”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為慶陽和平涼加快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石油、煤炭資源,聯手打造隴東能源化工基地,真正使隴東成為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提起加快發展,作為“西翼”的河西走廊更是風風火火。凜冽的寒風擋不住人們建設世界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熱情。千里戈壁,工人們在冰天雪地中支起帳篷,加班加點地澆筑風機塔筒用的基坑。借著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河西人努力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
以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一期工程開工為契機,酒泉吹響建設河西風電走廊、打造“陸上三峽”的號角。以風電作為引擎,以風電促網架建設、以風電促調峰電源、以風電促裝備制造,走發展低碳經濟,正成為酒泉人實施區域發展的新實踐。“兩翼齊飛”,讓隴東人和河西人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
組團發展,特色產業千帆競發
如果說“中心帶動”找準了我省加快發展的龍頭,“兩翼齊飛”確定了新的增長極,那么,“組團發展、整體推進”,又讓各地捕捉到符合自己發展的機遇。一時間,我省各地以特有的地域資源為基礎,以特色技術為支撐,以特色區域為載體,形成了千帆競發的新格局。
面對區域發展新機遇,定西提出要充分發揮毗鄰蘭州、交通便捷的優勢,主動融入蘭州“1小時經濟圈”,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做大、做精、做強馬鈴薯、中藥材、畜草產業,在服務省會城市中加快自身發展。昔日的洋芋蛋,正成為定西人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天水、隴南和嘉峪關等地,瞄準當地豐富的旅游資源,通過聯合開發旅游線路,加強文化交流合作,加速區域間的有機融合。
張掖、武威等地,積極發展制種產業和葡萄等特色農副產品,昔日的商品糧基地漸漸褪去本色,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實現華麗轉身。
區域發展,這一蘊藏著豐富而深刻內涵的新戰略,給我省各地、各部門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實現科學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探索和實踐空間。正是在組團發展中,各地找準了自身的優勢。在立足特色中,各地、各部門奮進在科學發展、整體推進的歷程中。
展望未來,區域發展新戰略,真正讓隴原人找到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