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對危機中尋找新機遇 在學習先進中推動大發展
——赴香港廣東學習考察報告
陸浩 徐守盛
(2009年9月10日)
為了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學習借鑒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進一步加快我省經濟社會發展,8月31日至9月7日,我們組成代表團赴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進行了為期8天的學習考察。
一、學習考察的總體情況
在港期間,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會見了代表團一行。我們走訪了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香港貿易發展局、中華總商會、中華廠商聯合會、華潤集團有限公司、霍英東集團、恒基兆業集團、光大集團、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等政府部門、企業和社團組織,就加強雙方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達成了廣泛共識,有關方面明確表達了合作的愿望。大家一致表示,愿意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推動隴港合作不斷向多領域、全方位、深層次拓展,實現共同繁榮發展。在香港各界特別是工商界的熱情參與和大力支持下,我們舉辦了“希望·甘肅-香江行”系列合作推介活動,引起當地媒體的廣泛關注,達到了宣傳甘肅、推介甘肅的預期目的。同時,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雙方共簽訂各類合作項目11項,簽約資金達250.14億元人民幣。
在粵期間,代表團先后聽取了廣東省和深圳市的情況介紹,實地考察了廣州、珠海、深圳3市的重點企業、重大項目、高等職業教育、科研機構和社區建設情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同志和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劉玉浦同志分別主持召開座談會,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同志,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長王榮同志分別介紹情況,雙方就進一步做好地震災區對口援建工作、加強各方面的合作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汪洋同志強調,要科學謀劃、扎實工作,確保高質量完成各項援建任務,同時就落實對口支援資金、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堅持嚴把質量關、進一步整合援建資源提出了具體要求。汪洋同志還指出,廣東、甘肅兩省要在開拓內需市場、加強資源開發、培育重點產業、發展旅游業、開展勞務輸轉等五個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
這次學習考察活動雖然時間很短,但收獲很大,特別是廣東省推動科學發展的新理念、應對金融危機的新舉措、改革創新的新成就,給代表團的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一致認為,廣東在改革開放和應對金融危機中創造的成功做法和積累的寶貴經驗,對加快甘肅發展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廣東經驗,發揮優勢、取長補短,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努力把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二、廣東的成就及經驗
廣東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新變化,廣東省主動搶抓機遇,積極迎接挑戰,繼續解放思想,全面擴大開放,進一步自我加壓,不斷加快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連續多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2008年,全省完成生產總值35696億元,超過了“亞洲四小龍”中的新加坡、香港和臺灣,占全國的比重達到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9733元和6400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達到3310億元,呈現出經濟快速增長、社會全面進步的良好勢頭。
由于經濟外向依存度高,去年下半年以來,廣東率先遭到國際金融危機的猛烈襲擊。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廣東省各級黨委政府科學研判,見事早、出手快,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主動推進自主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全面貫徹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廣東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良好的體制基礎和較強的抵御風險的能力,創造了許多成功經驗,為應對危機、迎接挑戰、推動科學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他們的主要做法和經驗有:
一是以解放思想引領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一直以思想解放、敢為人先、善于創新聞名全國,從而贏得了發展先機,形成了先發優勢。進入新世紀后,廣東又在創新體制機制、推進科學發展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近兩年來,面對發展形勢、發展環境和發展階段的新變化,廣東再次把繼續解放思想擺上了重要位置,并于去年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推動廣東大發展。雖然經濟總量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一的位次,但廣東省委、省政府仍然把增強憂患意識、樹立世界眼光作為解放思想的首要任務,明確提出了面向世界、服務港澳、服務泛珠三角、服務全國的戰略定位,以此引領改革開放,激勵全省人民不斷努力奮斗。代表團所到之處,無論是廣州還是深圳,無論是黨政機關還是企業學校,都可以感受到他們普遍有一種強烈的趕超意識和爭創一流的自覺追求。堅持不懈地解放思想,不但為廣東的科學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為全國探索積累了許多新鮮經驗。
二是以基礎設施建設大跨越推動經濟社會大發展。“十五”期間,廣東把基礎設施建設擺在戰略位置來抓,每年都要投入巨額資金用于城市建設和交通、通信、能源、環保、生態等基礎條件的改善,使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大跨越。全省所有地級以上市都通高速公路,與陸路相鄰省區的高速公路通道全部打通,鄉鎮和行政村公路通達率達100%。近年來,適應新一輪大發展的需要,廣東全面展開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拓展全省海港空港布局。國內首個按國際樞紐機場標準建設的廣州新白云國際機場2004年投入使用以來,旅客吞吐量每年都以四五百萬人次的速度增長。深圳機場旅游吞吐量超過2000萬人次,已成為內地第四大繁忙空港。沿海港口群發展勢頭強勁,全省港口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居全國第一位,特別是南沙港區的建設,使廣州港實現了從內地河港向遠洋港的跨越,為整個珠三角西岸發展提供了一條運輸距離最短、物流成本最低的出海通道。基礎條件的不斷改善,有力地推動了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三是以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相當長一個時期,廣東的產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大多處在產業鏈的低端環節。進入新世紀以來,廣東瞄準現代產業的最高水平,堅持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制定并實施了工業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信息化發展規劃,淘汰了一批落后生產能力,推動產業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發展,使產業布局和結構日趨合理,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全省以裝備制造業為主體的先進制造業發展全面提速,珠三角汽車產業集群快速壯大,轎車產量去年首次躍居全國第一。液晶平板顯示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模組制造基地。物流、會展、電子商務、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創意產業蓬勃興起,旅游創匯和入境旅游人數居全國第一。家電、紡織服裝、陶瓷建材等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單位生產總值和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持續下降,產業競爭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是以自主創新增強發展的驅動力。廣東堅持把科技自主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以強大的工作合力、多元的資金投入、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區域性科技創新與服務體系,形成了科技創新與創業互動的競爭優勢。全省專利申請和授權量持續位居全國首位,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中國世界名牌產品數量穩居全國首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指標連續多年居全國前列。廣東十分注重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深圳早在2005年就實現了90%以上的研發資金、研發機構、研發人員、發明專利源自于企業的“四個9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整個出口額比重、自主研發企業占高新技術企業總數比重超過50%的“三個50%”。現在,深圳已發展成為全國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的重要基地,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為3.34%,達到了先進國家水平。在深圳期間,代表團參觀考察了比亞迪集團、拓日新能源科技公司、研祥集團等企業,這些企業無一例外都把自主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大量的技術骨干從事技術研發,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最近公布的“2009最具創新力公司30強”,深圳企業包攬了前四強。正是由于對自主創新的高度重視,廣東在新一輪發展中的優勢地位越來越明顯。
三、重要的收獲與啟示
甘肅和廣東在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發展水平等方面差別大,沒有可比性,照抄照搬廣東的發展模式既做不到,也不符合甘肅實際。但廣東在發揮優勢、應對挑戰、加快發展方面創造的經驗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別是廣東人民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敢為人先的精神,抓住機遇、只爭朝夕、加快發展的意識,開放包容、善于學習、勇于創新的品格,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鑒。
一是繼續解放思想,不斷完善發展思路。廣東的經驗表明,每一個輪次的快速發展,都伴隨著思想的解放和觀念的轉變。近兩年來,我們通過堅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對省情的認識不斷深化,發展思路逐步完善,發展質量不斷提高,但和廣東相比,我們的差距不僅表現在經濟發展水平上,更表現在思想解放的程度上。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發展思路,正確的發展思路決定出路。我們有些方面的發展水平上不去,并不是因為工作不夠努力,而是因為理念不夠先進。學習廣東的經驗,最根本的就是要學習他們不斷解放思想、善于改革創新、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就甘肅而言,就是要努力把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思想認識從那些制約發展的觀念束縛中解放出來,進一步強化善于創新、勇于實踐的意識,凡是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有利于推動發展的事情,都要大膽地去闖、大膽地去試,以思想的大解放迎接新一輪的大發展。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斷深化對省情、市情、縣情的認識,善于從劣勢中發現優勢、從挑戰中把握機遇、從不足和差距中尋找突破口,不斷創新發展思路,轉變發展方式,把解放思想體現在具體工作中、落實到解決問題上,努力在一些重點難點問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二是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積極構建有優勢的特色產業基地,大力推動產業聚集和企業集群發展,這是廣東推進科學發展的一條基本經驗。結合我省實際學習廣東,就是要充分發揮我省資源豐富、區位優越、工業基礎較好的優勢,下工夫做足特色產業培育這篇大文章。近年來,我們把培育特色優勢產業作為推動甘肅發展的三大支撐之一,采取多種措施加以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以風電產業為標志的一批特色產業形成了規模,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按照“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著力打造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和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支持各地從實際出發,立足當地實際,各打各的優勢牌,各走各的特色路,下更大的決心、花更大的氣力、用更多的力量,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產業,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補充的區域經濟組團,在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產業布局上邁出實質性的一步。要充分發揮我省各地氣候差別大、生態環境多樣、區域類型多的獨特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層次和水平,促進農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現代農業的發展。要充分利用我省區位優勢明顯和旅游資源豐富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打造精品旅游品牌,推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