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的力量
——省建行抗震救災和支持災后重建工作紀事
逝者已矣,生者永傷。
“5·12”大地震過去整整一年了,我們以何種方式來祭奠已經逝去的同胞?“以百倍的努力繼續推進災區的災后重建工作,是我們對災區罹難同胞的最好紀念。”中國建設銀行甘肅省分行這樣回答。
在那個黑色的日子,甘肅建行人失去了一位朝夕相處的同事,全系統包括省建行本部在內,有11個二級分行受到地震影響,損失金額達到七千余萬元。面對突然來臨的災難,他們與災區人民心手相連,用無私、博大的愛和建行人的社會責任感積極投身于抗震救災。
“5·12”大地震當天,省建行就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災領導小組,先后召開3次行務會議和4次專題會議研究抗震救災工作,以“保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和業務安全”為首要目標,組織、指導災區建行系統展開自救和支持災區抗震救災。
5月12日下午,省建行將有關情況報告總行,并派工作組赴天水、隴南分行,了解災情,轉交救災物資、搭建臨時網絡環境、組織安排相關工作。
5月12日晚,為保證部隊救災款的緊急調配,建行在核實辦理業務要件的前提下,特事特辦,為解放軍某部救災現金款項辦理了出庫手續,并就此開辟金融服務綠色通道,拉開了為抗震救災工作提供大額取款、非正常工作時間辦理匯劃手續等大量應急服務的序幕。
5月14日,除文縣支行、盤旋路支行因重災未恢復正常營業外,建行在災區的其余網點全部恢復營業,成為當地災后恢復對外營業的第一家金融機構,確保了災區“金融生命線”的暢通。
5月18日,在這次大地震中我省受災最嚴重的文縣,建行文縣支行恢復營業,為全縣救災工作提供了堅實有力的金融保障。
……
災難無情人有情。建行人在確保"金融生命線"暢通的同時,更是主動承擔起了一個大行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5月22日、6月18日,受建行總行黨委委托,總行行長張建國、副行長朱小黃先后到甘肅察看災情,并代表建行總行向甘南藏族自治州捐贈賑災款100萬元。甘肅建行人充分發揮“一有難、八方支援”的無私奉獻精神,紛紛自發向地震災區捐款捐物。全系統廣大干部員工共向災區捐款125.69萬元,繳納“特殊黨費”72.57萬元,繳納特殊團費2.44萬元,捐物17000件(價值近70萬元),其中各二級分支行向當地紅十字會捐款22萬元,省建行向民政部門捐款51萬元,向災區行撥款2筆共27萬元,支持災區重建工作。
在災后重建階段,省建行又籌措資金200萬元,于2008年7月18日一次性劃入設在甘肅省財政廳的救災捐助資金專戶,捐助隴南市康縣豆坪鄉豆坪村進行災后重建;下撥災后重建資金40余萬元,用于幫扶天水市皂郊鎮白家山村以及寧縣春榮鄉三曹村(村民劉積賢)、慶城縣熊家廟辦事處李莊村坑澇組災后重建;捐獻學習用品8000多件,分行又添置書籍、書包、文具盒等用品共計9000多件,價值38000余元,用于幫扶、慰問對口支援的貧困小學師生;出資259.2萬元在隴南市武都區捐建馬街小學,下撥支援災后重建資金28.45萬元,用于支持平涼市崆峒區大寨鄉小馬村和靈臺縣什字鎮新莊小學、鎮原縣屯子鎮北川小學的災后重建。
2008年,省建行系統累計為全省公益事業捐資1018.35萬元,其中捐款捐物547.7萬元,用于支持省內抗震救災以及災后重建;捐款407.65萬元,用于支持我省貧困地區教育事業。
與此同時,著眼于災區以后的可持續發展,在抗震救災工作一開始,省建行就立即根據災區資金需求及相關政策制度制定災區重建的信貸支持計劃,合理調整信貸資源地區配置,加大對災后重建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截至2008年末,省建行共向災區投放貸款13.32億元,用于災后重建工作。
善建者行。責任,讓建行人與災區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責任的力量也推動著甘肅建行不斷前行,創造著更輝煌的未來。面對地震災難、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省建行立足甘肅省情,把重大基本建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本省支柱產業等對全省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兩基一支”行業作為信貸投放的重點,想方設法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在2008年11月30日省政府舉辦的“拉動內需重點項目銀企對接會議”上,與32家企業簽訂了累計331.29億元意向性貸款合作協議。截至2008年末,全行貸款余額400.09億元,成為全省第一家貸款余額突破400億元的銀行;全年累計投放貸款231.12億元,成為全省當年累計投放貸款最多的銀行;當年凈新增65.14億元,是全省當年新增貸款最多的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