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原崛起的重要保證
——改革開放30年我省黨建工作綜述
歲月流金,黨旗高揚。一面鮮紅的黨旗,讓全部的力量為之凝聚;一面鮮紅的黨旗,為發展的道路指明方向。
改革開放30年來,伴隨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我省黨的建設在中央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圍繞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始終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這個主題,經歷了波瀾壯闊的偉大歷程,取得了輝煌成就。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保證抓黨建”思路的響亮提出,我省黨的建設活力倍增,為隴原崛起提供了強大的組織保證。
抓基礎:組織建設增添活力基層組織是黨的執政基礎。30年來,我省著眼于不斷鞏固和夯實基層組織,大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臨洮縣八里鋪鎮孫家大莊村農民黨員劉生紅是一位有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由于沒有技術,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的。自從“雙培富民”工程實施后,村黨支部幫助劉生紅貸款,學習種花技術,使他當年收入達到7000多元。從2001年開始,定西臨洮、安定等縣區開展了“雙培富民”工程。劉生紅就是這一工程的受益者。通過實施這一工程,臨洮、安定等縣區一批興辦產業、力促共富的基層干部嶄露頭角,一批追求進步、扶貧幫困的致富能人經培養合格后加入了黨組織,一批村莊加快了向全面小康邁進的步伐。
在總結了定西等地區基層創新經驗的基礎上,從2003年開始,省委在全省農村實施“把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致富帶頭人中的先進分子培養成黨員,黨員帶領群眾共同發展,黨組織帶領致富能人不斷進步”為主要內容的“雙培雙帶”工程。這一創新,實現了農村黨建工作和經濟建設的有機結合,為新形勢下農村黨員保持和實踐先進性、農村黨組織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開辟了新途徑,受到中央有關領導和部門的充分肯定。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省委始終把農村黨建作為重中之重來抓,不斷創新農村黨組織設置方式,發揮基層黨組織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用,探索在產業鏈、專業協會和各種聯合體中建立黨組織工作。
為了發揮農村黨員這一群體的優勢,省委在著力抓好農村基層黨組織“軟件”建設的同時,把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硬件”建設也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從2003年開始,先后投入3.04億元,集中解決了3407個村級組織無活動場所問題。從2006年開始,每年投入600萬元,建成高標準社區活動場所700多個。
我省注重把黨建的觸角伸向各個領域。按照“分類指導、分領域推進”的總體思路,每年確定1-2個領域重點推進,全面加強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和改進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民族地區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中央在甘單位黨建工作報告聯系制度》和《關于加強和改進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等規章制度,初步形成了基層黨建工作制度體系。
抓關鍵:黨員隊伍建設全面推進今年以來,在抗擊冰凍災害、維護穩定和抗震救災的關鍵時刻、危難關頭,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共產黨員;哪里有危險,共產黨員就出現在哪里,廣大黨員干部成為基層一線維護穩定的中堅力量,帶領群眾抗擊自然災害的主心骨,關心群眾冷暖的貼心人,充分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大力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使黨員干部隊伍素質不斷提高,能力不斷增強———
1979年至2007年,全省共發展黨員67.16萬人,平均每年凈增長2.3萬名;
從1978年到2008年,全省共舉辦各種培訓班次2萬多期,培訓各級各類干部310多萬人次;
經過30年的努力,全省各級各類干部由1978年的31.6萬人增加到79.2萬人,女干部、少數民族干部、黨外干部分別由1978年的21.4%、4%、48.3%增加到33%、7.3%、56.7%;
目前,全省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各類干部和人才總數達到68.07萬人,其中,具有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達到17萬人……
著眼于保持黨的先進性,省委先后在全省黨員中開展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章學習教育活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三講”教育活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等。啟動實施了“全省萬名基層黨員干部培訓工程”,截至2007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5000多期,培訓基層黨員干部52萬人次。與此同時,注重在生產工作一線、高知群體和青年中發展黨員,使黨員隊伍結構有了明顯改善,并建立了流動黨員服務站和管理臺賬,設立了流動黨員咨詢服務專用電話,初步形成了流動黨員城鄉一體化的動態管理機制。
著眼于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我省始終把各級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斷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2006年集中換屆以后,市州和縣區黨委副書記配備人數分別減少27人和217人,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別占到88.1%、88.32%,黨政班子分別形成了以50歲左右和45歲以下干部為主體的格局。為了增強活力和激發干事創業動力,省委不斷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從恢復后備干部制度到大力選拔培養年輕干部,從建立黨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各具特色的干部管理制度到對領導干部公開選拔、競爭上崗。近8年,全省共有1萬多名干部通過競爭上崗方式走上中層領導崗位。
如何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撐?2003年,省委作出實施人才強省戰略重大決策,明確了新時期人才工作的重點任務。2006年,將人力資源開發確立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大支撐之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并頒布實施了《甘肅省人才市場條例》,大力實施“新農村建設人才保障工程”,實施“555創新人才工程”、“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春暉計劃”等工程,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到我省開展科研攻關、學術交流、項目合作、咨詢服務等工作。目前,全省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各類干部和人才總數達到68.07萬人。
抓作風:大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改革開放以來,針對不同時期領導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歷屆省委都下發了一系列文件規定,對改進領導作風、機關作風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為督促全省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切實轉變作風,開展了整黨及各種專項教育活動。
30年來,清風勁吹隴原大地,為加快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廣大黨員干部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進一步轉變學風。2007年,在全省范圍內進行的問卷調查中,67.6%的調查對象對我省各級領導干部堅持馬克思主義學風,勤奮好學、學以致用、用有所成做出了積極評價。教育亂收費、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征收征用土地中侵害農民利益、城鎮拆遷中侵害居民利益、企業重組改制破產中侵害職工合法權益和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等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得到了有效治理和糾正。
30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對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情況不斷加強專項清理和監督檢查。公款吃喝、揮霍浪費、游山玩水等不良風氣得到有效治理,黨政機關違規修建樓堂館所的問題得到了糾正。各級黨政機關建立健全了公務接待的各項規章制度,清理糾正了違反規定配備的小汽車,僅在1998年-2002年間,全省就清退超標住房4026套,補交房款2.2億元。在集中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中,查處了蘭州大學第二醫院一些領導干部借工程建設收受賄賂等商業賄賂案件385件,紀律處分118人,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國家公職人員97人。
抓制度:貫穿于黨建全過程30年來,全省各級黨組織不斷用制度來保證黨的思想建設的經常性,用制度保證黨的干部路線和政策的貫徹執行,用制度保障黨員堅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從制度建設入手加大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的工作力度,制度建設成果顯著,亮點紛呈。
省委歷來注重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為充分發揮黨的核心領導作用奠定基礎。1988年11月,在全省各級黨委實行了黨政分開的重大體制改革,改變了黨委直接參與領導具體經濟活動的習慣做法。省委制定了《中共甘肅省委工作職責(試行)》,明確了省委在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方針政策、全省改革發展和經濟建設、干部人事工作、黨的自身建設、思想工作、發揮總攬全局和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等六個方面的工作職責。不斷加強和改善了黨對人大、政協工作的領導,先后制定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人大工作的決定》、《關于進一步加強黨對政協工作領導的決定》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逐步推進人大、政協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
省委不斷建立和完善黨的工作制度,逐步形成規范的工作運行機制。建立和完善全委會、常委會工作規則、領導責任制,并明確了工作目標責任制,逐級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層層落實工作責任。堅持工作報告制度和督促檢查工作制度,已形成了省、地(州、市)、縣(市、區)黨委每年年底向上級黨委作一次全面的工作情況報告、對執行中央和上級黨組織某項重要決定的情況進行專題報告、遇有突發性重大問題及時向上級黨委請示報告的工作報告制度。
改革開放以來,省委認真貫徹黨的組織路線和干部政策,以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為目標,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法規制度,逐步健全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干部交流、回避制度,建立完善后備干部制度,切實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同時,不斷加強黨的基層組織、人才工作和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建設力度,努力做好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
省委注重堅持和完善黨內民主制度。堅持和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規范了黨代表的產生辦法,健全了黨內選舉制度,全省黨的基層組織和地方組織選舉工作進一步規范化和制度化。認真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規范民主決策制度,堅持重大決策、重要事項、重要干部由全委會集體決定,并充分發揮人大、政協和群眾團體在決策中的作用,努力提高決策水平。同時,健全完善了黨風廉政法規制度,不斷完善黨內監督制度,強化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同時,不斷充實違紀違法行為懲處制度,進一步增強了黨風廉政制度建設工作的前瞻性和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