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蘭在蘭州市調研時強調
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
本報榆中11月12日訊(記者侯若志)全省改造農村特困群眾危房2萬戶,農村低保省級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25元,這是省委、省政府今年初確定和承諾為民所辦的“14件實事”中的兩件。年關臨近,這些實事落實情況如何?冬季來臨,農村特困群眾生活安排得怎樣?今天,副省長張曉蘭就此到榆中縣調研。張曉蘭強調,民政工作關系到群眾的冷暖溫飽,黨的許多政策和關懷,要通過民政這個口去傳遞轉達,各級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視民政工作,時刻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抓實干,把黨的政策關懷落實下去。
榆中北部山區是全縣最貧困的地區,冒著凜冽的寒風,張曉蘭一行深入農村敬老院和特困群眾家中,噓寒問暖。去年,榆中縣想方設法投資130多萬元,建成了占地9畝、總建筑面積1200多平方米的北山敬老院,可集中供養100位“五保”老人。在孤寡老人李其峻、李其海的房間,看到老人生活有人照顧,衣食無憂時,張曉蘭連聲夸贊榆中縣為民辦了一件大好事。在農村低保戶張成禮、呂在明家中,張曉蘭詳細了解低保金發放、看病就醫、冬季生活安排等情況。當張曉蘭了解到榆中縣今年已改造了農村特困群眾危房150戶時,她說,農村特困群眾危房改造牽扯到特困群眾的基本生存問題,一定要抓緊抓好。
張曉蘭強調,欠發達地區民政工作更顯得重要,各級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視,盡其所能,加大扶持力度;要抓好縣級中心福利院建設,力爭用3年時間每個縣都有一個設施完善、功能齊備的中心福利院;條件允許的地方,要抓緊抓好鄉鎮民政所的建設;要做好做細社會低保、救濟等方面的統計工作,盡可能把需要享受低保的人員都納入,把黨的政策和關懷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