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志愿者廣場主題雕塑揭幕儀式在位于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的志愿者廣場舉行。志愿者主題雕塑是志愿者廣場的標志性建筑,旨在肯定和激勵廣大志愿者為奧運會、殘奧會成功舉辦做出的積極貢獻,進一步在全社會弘揚志愿精神。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一幅精美絕倫的畫卷
全省各界觀看收看北京殘奧會閉幕式側記
9月17日晚,秋意中的北京,紅葉飄飄,禮花飛揚。燃燒了12天的北京殘奧會圣火,在國家體育場“鳥巢”上空緩緩熄滅。中國藝術家們給世界賓客寄出了一封厚重的《寫給未來的信》,這封巨大的信件,是中國對即將離別的世界各地殘奧健兒最深情的眷戀。
“盡管難說再見,世上卻沒有永遠的相聚;盡管不忍惜別,天下卻沒有不散的筵席……”坐在閉幕式觀眾席上的甘肅省殘聯體育中心主任楊祥運,有些傷感,也略顯疲憊。此次,楊祥運一直作為中央電視臺田徑項目的解說嘉賓,見證了各國選手賽場爭金奪銀的每一個瞬間。同時,他還作為中國代表團田徑一隊的領隊,與運動員、教練員一同分享了他的團隊所獲10枚金牌的喜悅。楊祥運說,這不只是一臺文藝節目,更像一個節日,一個獻給世界上所有人的節日。
四年一度的殘奧盛會,是全球殘奧大家庭成員的珍貴聚會,為了這次相聚,147個國家和地區的殘疾人運動員不遠萬里來到北京。在這里,他們在各自的舞臺上縱情表演,享受節日的快樂和生命的喜悅。閉幕式上,當147面旗幟最后一次在“鳥巢”飄舞時,電視機前的退休干部張震南感慨萬千。3年前退休后,老張應聘到省殘疾人體育中心,跟隨我省殘疾人運動員征戰賽場。他說,在此次殘奧會中國軍團中,可以找見一些熟悉的隊員名字,這些選手曾代表甘肅出現在全國殘運會賽場上,他們的表現,也讓甘肅人為之自豪。
整臺文藝演出圍繞《寫給未來的信》展開,“信”是孩子們夢幻般的童話世界,扮作卡通娃娃的盲人孩子調皮張望,他們仿佛來到宇宙天穹,仿佛能看到滿天星斗。孩子們欣喜地摘下一顆顆星星,播撒在大地上,而這便成為他們永遠的光明。蘭州市盲聾啞學校的盲人孩子毛寧和馬莉,像雙胞胎一樣,手拿一臺收音機,將耳機線“一分為二”,共同“聽”晚會。雖然他們看不見精美的電視畫面,但聽著從收音機里傳出的聲音和周圍同學們的歡呼,他們同樣歡呼著、跳躍著。
費書環是蘭州特教職業中專的老師,同時兼任省殘疾人藝術團的舞蹈老師,為了準備北京殘奧會開幕式,她與參演的我省18名聾人小演員在北京封閉訓練了3個月。開幕式上《星星,你好!》節目震撼了世界,這里面同樣滲透了費老師的心血。費書環當晚和20名同學集體收看了閉幕式盛況,她說晚會向世人繪織出一幅幅精美絕倫的畫卷,展現出生命的尊嚴、生命的潛能和生命的奇跡,也播撒下一粒粒殘奧精神的種子。
焰火、音樂、歡呼聲交織,“鳥巢”中所有的殘奧健兒在溫馨中相互擁抱,揮手作別。
12天來,北京殘奧會給世界各地的人們創造了一個個難忘的瞬間,并如此美麗,如此絢爛多姿。告別的時刻,這些瞬間將變作永恒,寫在信中,寄往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