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浩在全省旱作農業現場會上強調
擴大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
努力提高旱作農業發展水平
本報蘭州9月6日訊(記者王朝霞)省委、省政府今天召開全省旱作農業現場會。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在講話中強調,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的大面積推廣,正在旱作農業區引發著一場革命性變革,要進一步擴大推廣這一技術,努力提高旱作農業發展水平。
會議上午組織代表參觀了廣河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種植情況,下午在蘭州召開大會。陸浩出席大會并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徐守盛作書面講話,省委副書記劉偉平主持會議,副省長澤巴足,省長助理夏紅民參加會議。
陸浩指出,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是我省農業科技人員和廣大農民群眾在實踐中的一大創造。省委、省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視、不遺余力地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這是由我省“三農”問題的特殊性所決定的。我省農業基礎薄弱,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根本因素。新中國成立以來,全省人民經過半個世紀艱苦卓絕的努力,才解決了吃飯問題,為我們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我省進入了統籌城鄉發展、全力推進工業化進程的新階段。但也應當清醒地看到,我省農業基礎薄弱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全省70%的人口在農村,70%以上的耕地是山旱地,近80%的農村人口在干旱半干旱地區。這是省情的基本特點,也是我們在推進工業化進程中必須長期面對的現實。沒有旱作農業的穩定發展,就沒有全省農業的穩定發展,就沒有全省農村的小康社會,就缺乏支撐工業化進程的雄厚物質基礎。所以,旱作農業的每一個進步,對我們省來說,都有著難以估量的重大作用。
陸浩強調,要充分認識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對旱作農業發展的深遠影響。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正在旱作農業區引發著一場革命性變革:一是有效地增強了旱作農業的可控性和穩定性。這項技術為降水在300毫米左右的半干旱地區農作物生長創造了一個良好的人工小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旱作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二是促進了旱作農業的規模化種植。現代農業是商品農業,既要有現代技術支撐,同時也要以規模化經營為基礎形成現代產業體系。隨著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大面積推廣,玉米的種植將會逐步形成區域化布局,從而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三是有利于旱作農業向生態農業的轉化。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將大大地提高旱作農業的集約化水平和土地的產出率,為改變廣種薄收的局面創造了先決條件、奠定了物質基礎。隨著這一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對一些坡度較大的山坡地逐步地退耕還草還林就成為可能,從而有利于形成種植業和養殖業相互促進、相互支持的發展格局,走出一條恢復、優化生態環境的發展路子,促進旱作農業向生態農業的轉化。
陸浩強調,要以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為契機,大力推進旱作農業區的結構調整。經濟發展的過程,歸根到底是結構不斷變動和優化的過程。總體上而言,我省結構調整在水川區進展較快,旱作農業區相對滯后。究其原因,干旱造成的土地產量低而不穩是最大的制約因素。因此,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種植,就不單純是一個技術的應用問題,也是一個改造提升旱作農業的過程。我們要以推廣這一技術為契機,進一步做好旱作農業區結構調整這篇大文章。要制定旱作農業發展的產業布局規劃。隨著旱作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結構的變化,適應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對整個旱作農業發展的產業布局進行規劃和調整,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要順應自然規律、科學規律和經濟規律,在深入調查研究和論證的基礎上,根據因地制宜和區域化布局的原則,制定指導性的規劃,以引導旱作農業的發展逐步形成有特色的產業片和產業帶。要著力推進旱作農業的集約化經營,從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入手,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和效益,提高旱作農業的集約化程度,逐步改變落后粗放的農業生產方式。
要努力構造旱作農業種養加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大面積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既是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也為進一步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創造了更加充分的條件。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和馬鈴薯種植的不斷擴大,大量的秸稈、原糧、原薯都為發展加工業、養殖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料和飼料,從現在開始就要謀劃好飼料加工和養殖業的發展,從培育龍頭企業入手,按照產業化經營的模式,努力形成種養加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同時,隨著單位面積產量和效益的不斷提高,還可以合理地壓縮山坡地的種植面積,更多地退耕還草還林,促進特色優勢產業的培育進程,加快旱作區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陸浩指出,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我省旱作農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各級黨委政府要敏銳把握發展趨勢,以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推廣應用為切入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斷提升我省旱作農業的發展水平。一是要加大支持力度,進一步擴大推廣面積,爭取明年增加到500萬畝以上,逐步使這項適用技術在旱作區基本普及。二是要堅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農民的經營自主權。在推廣中,要精心組織,精心指導,堅持典型引路,注意培養有說服力的典型,讓農民從自己身邊的成功范例中得到切身啟發,防止強迫命令,搞一刀切。三是要及時總結實踐經驗,不斷推進旱作農業技術創新。農業最終要靠科技解決問題,現代農業的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在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的過程中,要及時發現新問題、研究新辦法,繼續改進這項技術措施,不斷地加以配套和完善,使之日臻成熟定型,成為旱作農業的基本生產方式,進一步發揮農業科技的集成效應。
徐守盛在書面講話中指出,加快發展以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為主的旱作農業,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實際作出的一項戰略決策,也是干旱地區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一條有效措施。要切實發揮各級政府在旱作農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把各方面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進一步強化工作責任,切實加大資金投入,繼續加快推廣步伐,確保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應用取得更大成效,促進旱作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劉偉平在會議結束時強調,定下的事情要雷厲風行、抓緊落實,部署了的工作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各級各部門要出實招、求實效,把群眾關注的熱點、生產經營中的難點和推廣工作的薄弱點作為重點,全力以赴抓好會議精神的落實。
澤巴足對明年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工作作了具體安排。
參加會議的還有,旱作農業區9個市州和41個縣的負責同志,省直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