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語言一個童話
———首批甘肅地震災區學生在俄生活見聞
甘肅地震災區學生在俄羅斯老師的指導下上編織、舞蹈課。新華社記者 何毅 攝
“我們小隊的名稱是?”兩個俄羅斯姑娘用俄語大聲問。
“朋友!”十幾個中國學生用漢語高聲回答。
“我們的口號是?”
“我們雖不相同,但我們在一起!”18日,在俄羅斯克麥羅沃泰加林地一個名為“西伯利亞童話”的兒童療養中心里,來自甘肅地震災區的93名少年兒童分成8個小隊,與他們的俄羅斯輔導員在國際夏令營開營前用口號呼應。
俄語、漢語、英語加手勢,4種方式并用,正是“西伯利亞童話”兒童療養中心流行的交際語。兒童療養中心為了讓來自中國的小客人充分享受假期,特意為每個小隊配備了兩名輔導員和一名俄語翻譯,絕大部分的翻譯都是在校中文專業的學生或是志愿者。
“語言不成問題!”11歲的劉旭信心十足。“我們和輔導員在一起主要是打球、做游戲,進行文娛活動,溝通起來沒什么大問題!
“我們這兩天也學會了不少中國話,”6隊輔導員安尼亞自豪地告訴記者。這位新庫茲涅茨克師范大學教育系五年級學生說。“我們和中國孩子互相學習對方國家的語言,還時不時切磋英語!
漫步在“西伯利亞童話”兒童療養中心,旋轉木馬、充氣游泳池、籃球場等設施一應俱全,白色的宿舍樓掩映在蒼翠草木之中,恍如置身于孩子們夢想中的童話世界。
“在這里做客有異國他鄉的拘束感嗎?”面對記者的提問,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東山鄉石家山小學六年級的韓貴霞連忙搖頭。這位小姑娘剛獲得“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稱號,赴俄前還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的親切接見。她說,在這里感覺特別好,環境美、伙食好、人善良熱情。
“孩子們居住的宿舍樓每個房間的門上都貼著中文標識,每層樓的告示欄里都用中、俄兩種文字張貼當日活動安排、生活小貼示和安全告示,”“西伯利亞童話”兒童療養中心主任塔季揚娜·彼得羅夫娜說道。“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讓中國的孩子們在這里生活的舒服自在,盡早忘卻地震帶來的傷痛!(據新華社俄羅斯新庫茲涅茨克7月18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