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02/BeyondPic/2008-6/23/10273268_745555.jpg)
全省文科狀元、嘉峪關一中闞梅
品學兼優 自主自立
6月22日,對嘉峪關一中考生闞梅而言,無疑將成為她終生難忘的一天。當天早晨,她和其他幾名成績優異的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從嘉峪關赴蘭州參加清華大學的見面會。當天下午正當她為自己的前景進行規劃時,喜訊傳來,她以658分的成績成為今年全省高考文科狀元。考了658分,闞梅一點也不感覺意外,因為她自己估算的分數是660分,與實際分數相差僅2分。
談到自己的學生,高中三年一直給闞梅代課的李老師臉上露出自豪的笑容,他用4個字概括闞梅:“品學兼優”。在他的印象中,闞梅底子很好,人也聰明,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做事能夠持之以恒。
父母成媒體關注焦點
22日下午6時,記者趕到嘉峪關市第一中學采訪時,“市一中出了狀元”的消息已經在校園內傳開。據了解,闞梅是嘉峪關市一中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全省文科狀元,也是該校繼去年楊宜靜之后第二個進入全省高考三甲的考生。
學校一幢二層樓上,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宿舍是嘉峪關一中免費提供給闞梅和其母親的。22日,這對農村夫婦因女兒闞梅奪得全省文科狀元而成為幾家媒體關注的焦點。
闞梅的父親在宿舍告訴記者,他是接到妻子的電話后從酒泉家里趕來的,闞梅前幾天去了蘭州。很少言語的這對夫婦臉上洋溢著靦腆而激動的神情,熱情地招呼來客。魏老師說,她是下午接到闞梅發來的信息知道她中了狀元,感覺特別高興。闞梅的母親住在學校宿舍,沒辦法電話聯系,她便跑過來轉告。
數次遷移難擋求學路
記者了解到,闞梅祖籍武威市天祝縣哈溪鎮茶崗村,一家4口人,闞梅的弟弟也在嘉峪關市一中讀高一。2001年,因為天祝老家無法繼續生存,部分村民開始遷移,闞梅的父母舉家遷移至嘉峪關市新城鎮長城村一組,靠租種別人的土地生活,闞梅在新城鎮中學讀完了初中。2005年,闞梅中考取得全市第28名的好成績,她考慮到家庭經濟條件有限,放棄了當時被大家認為教學條件最好的酒鋼三中,自主選擇到嘉峪關市一中上高中。嘉峪關市一中知道了她家的情況后,免費提供宿舍,還給她的母親在學校找了份搞衛生的工作,每月工資480元。闞梅上高中期間,父親在家務農或在外打工,母親則為兒女陪讀。
也就是在闞梅上高中那一年,闞梅的父母經人聯系,舉家遷移到酒泉市銀達鎮懷茂村四組落戶。記者了解到,隨著父母幾次遷移,闞梅姐弟倆飽受同齡學生想都想不到的磨難,但種種困難擋不住姐弟倆艱難的求學路。
聰慧勤奮自主自立
記者從闞梅父母斷斷續續的介紹中了解到,闞梅在上學期間的所有決定都由她本人做主,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支持。在魏老師看來,根據闞梅高中三年的學習和表現,取得好成績是預料之中的事。她說,在大大小小四五十次考試中,闞梅從來就沒有考過第二。
據魏老師介紹,闞梅取得好成績除了她天生聰慧外,最主要的是靠她的吃苦精神和平常心。她有一顆平常心,心無旁騖,目標明確,凡事自主自立,別人的意見很少能左右她的思想和決定,遇到難題時往往一鉆到底。盡管家境窮困,但她從不氣餒或自卑,樸實大方,不攀比。另外,她的集體觀念很強,也善于助人,經常給同學講題、輔導。汶川大地震發生后,闞梅是帶頭捐款的學生之一。魏老師告訴記者,闞梅的各科成績一直都很穩定。
闞梅的一位同學告訴記者,闞梅好像從來不知道什么叫憂慮,學習起來也看不出有什么壓力,同學們都樂于和她交往,視她為學習和生活中的榜樣。蘭州晨報記者董開煒黨小軍
![](/Files202/BeyondPic/2008-6/23/10273269_963618.jpg)
全省理科狀元、莊浪一中陳振睿
6月22日18時,我省2008年高考成績公布,莊浪縣第一中學高三一班應屆畢業生陳振睿以698分的成績摘得全省高考理科狀元。
扎實用功 勞逸結合
陳振睿,男,1991年8月出生于莊浪縣柳梁鄉陳家下岔村,父母親從西北師大畢業后,一直在莊浪一中教書。陳振睿的父母從小對他管理嚴格,尤其非常重視他的道德教育,引導他如何正確做人。陳振睿自幼聰明好學,學習相當輕松,小學五年級直接跳級升入初中。他養成了課前預習,帶著問題上課,課堂上及時解決不懂的問題,課后“放電影式”復習的學習習慣。學習過程中,集中精力,很快就能做完作業,適當地參加體育鍛煉,做到勞逸結合。
從高一到高三,陳振睿學習成績一直非常優異,理科成績尤為突出,在每年的數學、物理、化學科目的全國性競賽中屢獲優異成績。在該校高三年級的9次模擬考試中他7次名列第一,其中一次因去蘭州參賽未能參加。
陳振睿高中期間一直擔任班長和學生會干部,樂于助人,是全校師生公認的“熱心人”。他沒有想到這次高考能取得全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績,對于這個驕人的成績,他顯得非常平靜和謙虛。他說,這離不開所有老師的培養和教育。陳振睿的班主任郝長江老師說,取得這么好的成績,主要歸功于陳振睿扎實的基本功,而且不偏科。本報記者袁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