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全省工業強省大會提出,今后工業發展的重點是進一步優化工業結構,做大做強產業。工業化是甘肅崛起的必然選擇,做大做強產業是工業化發展的重中之重。這不僅是甘肅多年發展的成功經驗,也是未來甘肅工業發展的共識。
做大做強產業,首先必須積極推動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經過50多年的發展,我省傳統產業有了相當的規模和基礎,形成了以石化、有色、冶金、能源為主的工業體系。這些傳統產業曾經是甘肅經濟的重要支柱,現在和今后依然是全省工業經濟的主體力量。我們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做大做強產業,首先要在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上做文章,下功夫。特別是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傳統產業主要是依托資源起步和發展起來的,“兩高一資”比重大,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多,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立足省情,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大力推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始終堅持把技術改造和節能減排結合起來,不斷淘汰落后生產力;把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結合起來,努力延伸產業鏈;把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結合起來,著力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通過多方面的努力,盡快把傳統產業轉化為優勢產業,使之成為工業發展的強大支柱。
做大做強產業,必須在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同時,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甘肅是資源大省,從發展基礎條件看,我們擁有豐富的油氣煤炭、有色金屬和風力光電資源,擁有一批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炭、電力、機械裝備制造等為代表的骨干企業,擁有生物醫藥和中藏藥的技術優勢和產地優勢。這就為培育和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要緊緊抓住特色優勢不放松,集中力量搞好資源的開發和轉化,努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這次工業強省大會,明確提出了“一個振興、六個做大做強”的發展重點。一個振興是振興裝備制造業,六個做大做強是做大做強石油化工產業、做大做強有色冶金產業、做大做強煤電化工一體化產業、做大做強清潔能源產業、做大做強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做大做強生物醫藥及中藏藥產業。這一明晰的發展思路,立足于我省工業產業的資源優勢、比較市場優勢和地域優勢,為我省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要以此為指導,立足省情,認準特色,抓住機遇,力求在資源轉化上實現新突破,通過持續不斷地開發轉化,盡快形成一條條產業鏈條長、增值能力大的工業巨龍,從而帶動工業的大發展。
做大做強產業,必須要下大力氣培育大企業、大集團。大企業和大集團是拉動區域發展的龍頭,也是轉變發展方式的主體。過去,甘肅工業的輝煌主要是靠大企業創造的;近幾年來,甘肅工業的興起也主要是靠大企業支撐的;今后,甘肅工業振興更要靠大企業來帶動。從我省實際看,大企業不僅是規模巨大的生產者,也是實力雄厚、融資能力較強的投資主體。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工業強省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大企業和大集團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努力建立良好的地企關系,為大企業、大集團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融資環境和發展環境。同時,要集中力量,通過鞏固發展、承接引進、重組整合、推動成長等方式,培育壯大一批創新能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大企業、大集團,以形成具有強大市場影響力的企業航母。
做大做強產業,必須積極培育產業集群。產業集群是工業快速發展的平臺,是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的最優結合點。過去,我省的傳統優勢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條短,產業關聯度小,輻射能力弱,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緩慢。因此,我們要把培育產業集群當作做大做強產業的著力點之一,強化產業集群意識,明確產業集群發展規劃,有步驟地推進產業集群發展。要充分發揮大企業、大集團的帶動和輻射作用,積極開發下游產品,延伸產業鏈條,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形成一批集中度大、關聯度強、集約化水平高的產業集群。根據沿海省份的經驗,工業園區是培育產業集群的有效載體,要通過政策扶持、龍頭企業帶動、園區功能提升等措施,促進優勢特色產業向集群化發展,形成工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甘肅的發展已經到了通過工業發展帶動整個經濟發展的歷史階段。在這一新的歷史階段,如果說,抓工業就是抓住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牛鼻子”,那么優化工業結構、做大做強產業,就是抓住了工業發展的“牛鼻子”。只要我們扭住這個重中之重不放松,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就一定能把產業做大做強,就一定能夠迎來甘肅工業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