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題大作“先行官”
——“工業強省”系列報道電力工業篇
本報記者陳華
(配圖:天水在線)
強大的工業離不開強大的電力。工業強省,電力先行,這不是空洞口號,而是對電力工業發展規律的形象詮釋!
統計顯示,在過去5年間,甘肅電力總裝機容量增加了460多萬千瓦,幾乎是此前50多年來的總和!
有“容”乃大
3月末,由大容公司在天祝縣境內投資興建的朱岔峽水電站建成投產了。陽春三月,春光明媚,轟鳴作響的發電機組,伴和著嘩嘩流淌的大通河水,在寂靜的峽谷里,演奏著天籟般動聽的歡歌。
大容公司是甘肅電力投資集團公司麾下一個從事水電項目流域開發和電力生產經營的公司,在組建后短短4年時間里,他們的足跡遍布“一江一河”。在白龍江、大通河流域,大容人已經建成四座水電站,另外還有四座電站正在建設中。這幾個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35萬千瓦。
大容公司是甘肅本土企業開發電力的一個縮影。在甘肅省電力投資集團,項目開發更是如火如荼。近年來,該集團以近40億元的投入,引導融匯各類資金200億元參與省內重點電力項目或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迄今,他們先后控股建設了張掖電廠、永昌電廠改擴建、九甸峽水利樞紐工程、河西龍首一二級水電站、黃河炳靈水電站、海甸峽水電站、敦煌燃氣電站等重點項目;參股建設了平涼電廠、蘭州第二熱電廠、靖遠電廠一期、靖遠電廠二期、連城電廠二期、大峽及小峽水電站、玉門風電場和西固電廠改擴建等項目。目前,集團公司控股、參股建成及部分建成省內電力項目20個,總裝機容量629萬千瓦,投產權益裝機容量224萬千瓦。在全省建成與在建的電力項目中,已擁有權益裝機容量318萬千瓦,成為甘肅境內權益裝機容量最大的電源建設主體。
在朱岔峽電站投運的同時,從千里河西走廊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國家已批準我省開展酒泉風電基地及配套電網工程前期工作。這意味著建設河西“風電走廊”,再造西部“陸上三峽”的戰略吹響前奏。
有“容”乃大。裝機容量是衡量一個地方電力工業規模的標志。甘肅自有電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是西北地區最早有電的地區。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的甘肅電力,在苦難和喜悅交織的百年中,經歷了艱苦而曲折的發展里程。全省總裝機容量由解放初期的2500千瓦,一路扶搖直上,截至去年底全省已達1260.36萬千瓦。電力工業的迅速發展,為甘肅工業提供了強大動能保證,為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路”通天
在電源建設高奏凱歌的同時,電網建設亦取得前所未有的豐碩成果。
四年前,我國第一條電壓等級最高的輸變電工程———西北750千伏輸變電示范工程在四月和煦的春風里拉開了建設序幕。經過近兩年緊張施工,這條世界上相同電壓等級海拔最高的輸變電線路建成投用。這一個歷史性的工程,在中國電力發展史乃至世界電力發展史上實現了新突破,它填補了我國輸變電線路500千伏以上電壓等級的空白,標志著我國電網技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這項被稱為“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史上重要里程碑”的輸變電工程,率先在我省拉開建設序幕,使具有諸多“全國之最”的甘肅電力又多了一個“第一”。
電源與電網,好比車與路。好車須有好路,方能快速通行。相對于有著輝煌歷史的電站建設而言,甘肅電網建設欠賬太多。21世紀之前,甘肅城市電網普遍存在網架薄弱、容載比低、變電站布局不合理、供電可靠性偏低等問題;農村電網更是問題成堆,高損能、高線損變電、輸電線路而造成的高電價,使廣大農村電力用戶不堪重負。
為從根本改變這一狀況,甘肅電力公司投資120多億元,對老舊而落后的電網進行空前規模的改造,工程歷時近十年,社會效益顯著。經過不懈努力,甘肅電網已由當初的簡單輻射狀變成了結構合理、運行靈活、安全可靠的堅強供電網絡。“十一五”期間,電網建設將更上一層樓,用于電網建設的投資是“十五”期間的3倍多。全省主要負荷中心、電源基地將都有330千伏布點,330千伏網架貫穿全省;110千伏電網將基本覆蓋全省各縣,實現一縣一變;各市州將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可靠電源。
甘肅電網是西北電網的樞紐,具有較好的電力電量余缺互濟功能。根據規劃,到“十二五”末,連接西北能源基地和負荷中心的“電力高速公路”———西北750千伏電網將建成,這條7000多公里的輸電線路,在甘肅境內就有4000多公里,甘肅境內工程量占到總工程量的70%。這條線路的投運,將加速甘肅能源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有力推進“工業強省”戰略的實施。目前,繼750千伏官亭至蘭州東輸變電線路開通之后,750千伏永登-白銀-金昌-酒泉-安西全線雙回工程正在建設之中。未來,“電力高速公路”將輻射隴原大地,將強大的電量輸送到四面八方。
大題大作
甘肅電力有著輝煌的歷史。上世紀70代到80年代中期,甘肅電能除滿足自身需要外,曾連續14年向陜、青、寧、川四省供電。這種供大于求的狀況讓人產生了很深的錯誤印象,因此過于強調電力優勢而忽略了電力工業的發展規律。在1986年之后的7年時間里,甘肅沒有新增一臺發電機組,致使電力嚴重短缺,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受到影響。也許人們至今還記得那時的情景,當時大多數工廠開工不足,一星期里有的“停三開四”,有的“停四開三”。甘肅電力也由當初的“賣家”變成了“買主”。幾年間,甘肅從外凈購的電量達16.5億千瓦時。
電力不僅是具有公用性的社會基礎產業,也是地方國民經濟的先導和支柱產業。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對電力的依賴和需求更大。近年來,我省電源建設盡管有長足發展,但并不可因此高枕無憂。去年,全省發電量達到620.3億千瓦時,而全社會用電量高達614.74億千瓦時。據介紹,去年甘肅電網負荷12次創下新高,最高負荷達803萬千瓦。近幾年來,全省全社會用電量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向上攀升。從長遠看,甘肅電力仍需加快步伐建設發展。
電力是工農業生產以及所有經濟活動和人民群眾須臾不可缺少的基礎能源,實施“工業強省”戰略,電力必須先行、也只有先行,才能為工業生產提供強大的能源保證。數據顯示,我省工業用電占到社會總用電量的七成以上,隨著“工業強省”戰略的不斷深入,甘肅工業的電力需求仍將繼續擴大。甘肅電力公司總經理肖創英說,“工業強省”是甘肅加快發展重要舉措,也給甘肅電力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為支持工業強省戰略的實施,甘肅電力公司在去年做了幾件事:一是全力以赴支持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隴東煤電基地建設和蘭渝鐵路供電需求。二是解決了蘭鋁30萬噸電解鋁項目用電,甘谷電廠、華亭電廠送出,隴南、甘南小水電送出,白銀、金昌等地區用電“瓶頸”問題。三是繼續支持全省工業經濟發展,全年以各種方式向省內工業用戶讓利優惠4400萬元。四是開辟供電“綠色通道”,做到了“招商引資項目建到哪里,電網就提前延伸服務至那里”。
甘肅省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在立足電力板塊的基礎上,積極涉獵其它投資領域,現已形成以甘肅國際會展中心建筑群落為主的房地產板塊,以蘭渝鐵路、西平鐵路為主的鐵路板塊和以鎮南煤電基地為主的煤炭板塊等多元化發展格局。通過抓控股項目建設,公司實現了由股權管理向股權經營、參股型向控股參股型、利潤構成由參股企業向控股企業為主導的重大轉變。集團公司總經理李寧平說,電力是個大題目,大題要大作。甘肅電投按國際通用做法進行項目運作,取得顯著成效:張掖電廠、九甸峽水利樞紐工程、黃河炳靈水電站等一批重點項目進度快、質量好,創造了省內重點項目建設的“電投速度”。“十一五”期間,他們將再出大手筆,計劃投入資本金50億元,帶動投資450億元資金參與省內重大基礎項目建設。其目標是:實現電力可控裝機容量320萬千瓦,較“十五”末翻兩番;權益裝機容量將達400萬千瓦,較“十五”末翻一番,5年累計實現發電量300億千瓦時;資產總額將達160億元,較“十五”末翻一番,年均增長率15%。
近年來,盡管國內裝機容量迅速擴增,但許多地區尤其是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電力短缺矛盾逾發突出。舉世矚目的西電東送工程,是西部大開發三大標志性工程中投資最大,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從2001年到2010年,項目總投資將達到5265億元以上。這一偉大工程,為西部各省區提供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抓住這一難得機遇,加快推進工業化、現代化建設進程,不僅是甘肅電力面臨的一道課題,也是整個甘肅工業面臨的一道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