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金”滾滾翻新浪
——“工業強省”系列報道煤炭工業篇
![](/Files200/BeyondPic/2008-5/1/10244780_719825.jpg)
(配圖:天水在線)
本報記者盧吉平
2007年,在煤礦數量逐年減少的情況下,全省產煤3977萬噸,全省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現價工業總產值突破60億元,發展勢頭強勁。華亭煤業、靖遠煤業和窯街煤電公司等三家煤炭骨干企業躋身全國煤炭工業百強企業,成為全省煤炭行業的“龍頭”。
同時,在市場和一系列政策推動下,全省煤電化冶產業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曾被稱“夕陽產業”的煤炭業,悄然開始變臉。
培育大集團,提升煤炭行業整體競爭力
長期以來,我省小煤礦點多、面廣,煤礦產業集中度低,不利于煤炭產業整體水平的提升。如何做大做強煤炭產業,培育龍頭骨干企業,向現代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成為我省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一道難題。
在各級政府的有力支持下,近年來,我省煤炭龍頭企業通過增資擴股、產權轉讓等形式,積極吸引戰略投資者和合作伙伴,以產權多元化為核心的股份制改革全面展開。
華亭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堪稱煤炭工業改革發展的典范。2002年4月,原華亭礦區建設管理委員會、華亭礦務局、平涼地區華煤集團等三戶煤炭骨干企業重組后,成立了我省最大的煤炭企業———華亭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05年9月,由華亭煤業集團煤電股份公司控股,吸收社會資本組建成立甘肅華亭中煦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成立,開工建設投資28.99億元的煤化工項目,計劃2009年建成。
2006年,華亭煤業集團引進戰略投資者,與華能集團建立戰略聯盟,共同投資12億元,合作開發年產240萬噸的大柳煤礦。
正如華亭煤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繆寅生所說,通過不斷加強戰略合作、吸收外資、多元持股和對煤炭下游產業的開發,如今的華亭煤業,正逐步向“煤—電—化工—建材”為核心主業的跨行業、跨地區的大型能源化工集團邁進。
作為我省煤炭骨干企業的靖遠煤業,也不甘落后。2001年8月,公司以成功實施“債轉股”為標志,建立了公司制企業框架體系,實現了由工廠制向公司制的跨越。2005年,公司以重組長風特電上市為標志,打開了直接進入資本市場融資的渠道。2007年10月,公司正式更名為靖遠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此舉又為靖遠煤業集團建設成產業結構、資本結構合理,產品優勢明顯,核心競爭力強,跨行業、跨地區經營的企業集團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靖遠煤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毛鵬茜說,去年,公司煤炭產量突破900萬噸,工業總產值突破20億元,上繳稅金突破2億元。今后,公司做大煤炭主業,做強非煤產業,做好服務行業,力爭“十一五”末集團煤炭產量達1000萬噸,銷售總額達到25億元。
我省對華亭煤業、靖遠煤電和窯街煤電公司等骨干煤炭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革,進一步增強了企業資本運作能力和資本擴張能力。省煤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劉天明認為,培育和發展大型煤炭企業和企業集團,是推動我省煤炭產業升級、促進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市場引導和政府推動,培育和組建了實力強大、優勢明顯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有效提高了我省煤炭生產集中度,穩定了煤炭供需形勢。
關停小煤礦,營造煤炭業健康安全發展環境煤炭安全生產,不僅關系到企業經濟效益和發展前景,更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
為了提高我省煤礦安全保障能力,我省煤礦企業和各級煤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扎實做好隱患治理工作,堅持不懈打好瓦斯和水害防治攻堅戰。省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對不達標的小煤礦進行整頓關閉。近3年來,全省累計關閉小煤礦101處,煤礦數量減至目前的393處,提前半年超額完成了列入國家下達的煤礦關閉任務。
經過兩年多來采取的關閉小煤礦等一系列舉措,全省煤炭安全監管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和標準化,初步建立起了覆蓋全省產煤市縣的煤炭安全監管體系。
同時,我省大型骨干煤炭企業也把安全生產放在首要地位。特別是華亭煤業集團馬蹄溝煤礦被列入全國45家創建本質安全型礦井試點單位。經有關部門評定,有41個省屬和地方煤礦分別達到安全質量標準化一、二、三級礦井標準,有4個地面單位標準化工作達到行業標準。
由于加強了小煤礦的關停力度,增強了煤炭企業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去年全省煤礦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和較大以上事故死亡人數、煤炭生產百萬噸死亡率全面下降,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延伸產業鏈,重建煤電化產業發展格局
長期以來,我省煤化工行業發展相對較慢,主要涉及的領域局限在煤的氣化、焦化等方面,后續產品只限于合成氨、尿素、甲醇、焦炭、苯、煤焦油等。目前,全省現有合成氨生產能力81萬噸,其中用煤作原料的26萬噸。金昌化工公司是省內煤制合成氨的最大企業,合成氨年生產能力達到16萬噸。張掖市化肥廠、遠東化肥廠各有合成氨生產能力6萬噸。
產業鏈條短,加工深度低,產品附加值不高,這是長期制約我省煤炭行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在新的發展時期,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激烈競爭和全國各省市競相發展的新形勢,我省煤炭工業如何向產業化發展?省經貿委副主任朱行之認為,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依靠科技進步,不斷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特色產業。
煤電作為關聯度很強的產業,成為我省破解煤炭產業化發展瓶頸的首要步驟。去年,在省經委的積極倡導下,我省建立煤電和諧發展機制,鼓勵煤、電生產商建立長期穩定、互利雙羸、風險共擔的供需關系,自主銜接資源、自主協商價格、自主簽訂合同,保證了煤炭、電力持續穩定發展。
同時,省政府對整頓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進行了總體部署,省經委重點圍繞延伸煤炭等礦產資源加工產業鏈開展了前期工作,經過廣泛調研,會同相關部門研究提出了《關于加快延伸甘肅礦產資源加工產業鏈的意見》,確定了煤炭深加工等五個重點領域。
2005年9月,作為我省最大的煤化工項目,甘肅華亭中煦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年產60萬噸甲醇項目,由華亭煤業集團煤電股份公司控股,總投資28.99億元,計劃2009年底建成投產。項目建成后年用煤量將達到180.74萬噸,年均銷售收入將達到10.39億元。這一煤化工項目也是華亭煤業借助深加工項目,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進而為集團公司實現“五年百億”戰略目標的龍頭項目。
同時,按照全省煤炭工業發展規劃,今后5年,窯街煤電公司將投資13.94億元,建設年產30萬噸甲醇和20萬噸二甲醚兩個大型煤化工項目,建成后年銷售收入預計達8億多元。同時,在平川地區、慶陽地區和華亭礦區建立煤制甲醇等大型煤化工基地,在窯街、金昌等地建立煤炭液化和復合肥等中型煤化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