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之源
———論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必須堅持改革創新
本報評論員
![](/Files177/BeyondPic/2007-10/13/20071009_aee867495e8715981bcbL2GZwTHsFo2p.jpg)
(配圖:天水在線)
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工業浴火重生,躍升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成為支撐經濟快速發展的主導力量。其根本原因是我們始終堅持了改革開放,始終堅持了銳意創新,從而開啟了甘肅工業快速發展的動力之源。如今,我們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必須繼續高舉改革創新的大旗,從中獲取奔騰不息的發展動力。
我省是個老工業基地,工業的主要家底是國有企業。雖然現在國有大企業戶數不多,但地位重要,作用重大。這些家底,是幾十年國家大力投資建設的結果,是甘肅工人階級幾十年艱苦奮斗的結果,是甘肅未來發展的重要資本。近年來,盡管我省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取得了顯著成就,但許多深層次的矛盾還需要下大力氣解決。諸如機制不活、設備老化、包袱沉重等難點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因此,深化企業改革,是我省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繞不開、躲不過的一道“坎”,是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之一,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打好這場攻堅戰,啃下這塊硬骨頭。
深化企業改革,關鍵是破除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體制機制。當務之急是要著力構筑有利于工業經濟發展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微觀基礎,核心是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一方面,要從加快國有企業政策性破產入手,繼續解決好企業債務過大、包袱沉重的問題;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著力實現產權多元化。在此基礎上,加快健全和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形成企業內部決策、經營、監督相制衡的運行機制,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近幾年,我們從下放國有工業企業管理權入手,集中力量深化改革,消除了許多體制、機制性障礙,使一大批國有企業擺脫困境,重現勃勃生機。然而,體制不暢、機制不活仍然是制約工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務必繼續通過改革攻堅破難。產權多元化是堅定不移的改革目標,要堅定不移地抓下去,保證改革到位,防止出現反彈,更不能做“夾生飯”。寧可拿出一些資金,也要創造一個好機制。
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是深化企業改革的重要方面,要積極大膽地探索。要加快國有資產預算管理,逐步推行國有資產分紅制度。要按照“突出主業、做大做強”的原則,著力推動骨干企業兼并、聯合、收購、重組同業或產業關聯企業,特別要鼓勵國內外實力雄厚的知名企業兼并、重組省內企業。同時,要探索建立對企業經營者實行期股、期權的激勵約束機制,切實解決“老板”不到位問題,真正使他們既有權又有責。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更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當今時代,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夠在發展上掌握主動。我們以更大決心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就要拿出更大的勇氣,在強化體制機制創新的同時,大力推進科技創新。
近年來,我省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科技創新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金川公司、蘭州石化公司、酒鋼集團公司、天水星火機床公司等一些企業的超常規發展,靠的就是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所有企業都要堅持以自主創新為驅動,以技術進步為支撐的戰略方向,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原始創新,切實搞好集成創新以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不斷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優勢產品。
我省工業大多數都是“兩高一資”型產業,資源依賴程度高,環境壓力大,發展難以可持續,現有的科技創新能力還遠不能適應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的需要。要大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務必努力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科技創新格局。大企業、大集團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聚集人才、資金、裝備等精銳力量,構建堅實的技術創新平臺,搞好應用技術開發,加強核心關鍵技術的超前研發。要大力推進產學研結合,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優勢,盡快形成以企業為核心,以人才為根本,各方強力支持的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體系。同時,要把技術改造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這方面,企業要舍得投入,政府要大力支持。
發展無止境,改革無止境,創新無止境。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的號角已經吹響,只要我們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就一定能夠不斷為甘肅工業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迎來全省工業經濟新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