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強省是我省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捕捉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的重大戰略決策。1月20日,省人大代表、省委書記陸浩參加蘭州代表團審議時說,在過去的五年中,我們初步走出了一條符合甘肅特點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此前,在省政協十屆一次會議開幕大會上的講話中,陸浩有更詳細的表述:“我們通過深化改革同科技創新的有機結合,使一批優勢企業迅速做大做強,產業鏈不斷延伸,特別是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和風電產業的蓬勃興起,標志著甘肅初步走出了一條符合甘肅特點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幾天來,出席省“兩會”的代表、委員,圍繞國企改革、振興裝備制造業和發展能源產業等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國企改革:邁過改革發展中“最大的坎”
2007年11月20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省人大代表、天水華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肖勝利敲響了開市寶鐘,華天科技A股股票成功上市。這是天水市首家上市公司,也是我省第21家上市公司。
華天科技的成功上市,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省國企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2003年,一批原省屬國有工業企業實行屬地化管理。
天水永紅器材廠作為省屬下放企業,經過改革改制,成立了天水華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4年時間里,天水華天已成長為我國中西部地區最大的集成電路封裝基地,在全行業中資控股企業中排名第三。
蘭州作為一個典型的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量大面廣,改革任務相當艱巨,國企改革同樣可圈可點。隨著231戶國有企業改制和8.3萬名職工國有身份置換,100多戶國有企業的戰略重組,一大批國有企業“浴火重生”。這一成績,曾被國務院國資委稱作“無震蕩”改革的成功典范,認為“蘭州模式”對西北乃至全國國企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對于甘肅來說,國有企業改革繞不過,躲不過,時間拖得越長,改革的成本就越高。可喜的是,經過蘭州、天水等城市的努力,我省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徐守盛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國有工業企業改革攻堅順利推進。70%以上的省屬骨干企業實現了產權多元化,基本完成了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列入國家政策性破產計劃的142戶企業有111戶已破產終結,下劃市州管理的企業90%完成改制和破產重組,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工作基本完成。
改革仍在繼續。蘭州代表團張津梁代表說,要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實施資產重組和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推動一些條件成熟的企業盡快上市。裝備制造:找到工業強省的突破口
裝備制造業曾經是我省的驕傲,但由于多種原因,一度陷入低谷。然而,越是低谷,越是加快發展的突破口。
2007年,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適時啟動了振興裝備制造業行動計劃,把振興裝備制造業作為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突破口,并將2007年確定為裝備制造業年。如今,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我省裝備制造業行動計劃進展良好。
天水是全省兩大裝備制造業基地之一,省人大代表、天水市市長張廣智說,2007年,天水裝備制造業增長23%。據了解,2007年天水市把振興裝備制造業作為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的“破題之作”,組織實施了振興裝備制造業“12341”計劃,工業經濟擺脫了長期低效徘徊的狀況,呈現出了規模擴大、項目擴展、效益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
同樣,蘭州市為振興全省裝備制造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07年2月28日下午,甘肅本土生產的第一輛小轎車———吉利汽車蘭州項目產品面世。它填補了蘭州和全省轎車生產的空白,為蘭州發展裝備制造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標志著蘭州在打造西北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中邁出了重要一步。
而隨著2007年9月中國(蘭州)裝備制造業發展論壇的舉辦,蘭州市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舉措愈加明晰。蘭州市將重點建設空港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七里河區、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榆中和平開發區四大裝備制造業基地,力爭在未來五年內培育30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和15個有競爭優勢的產品,培育2—3個“蘭州制造”的中國名牌和有蘭州特色的馳名商標。《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將“深入實施振興裝備制造業行動計劃”,加快培育蘭州、天水兩個裝備制造業基地。
對此,張津梁代表建議,以裝備制造業為突破口,加快整合甘肅的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重點突破。省人大代表、天水市委書記虞海燕表示,天水將以振興裝備制造業為重點,在促進工業經濟快速發展上力求新的突破。
能源產業:點亮工業強省的新希望我省具有豐富的煤炭、水能、風能、太陽能資源,發展能源產業的前景十分廣闊。把甘肅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是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一個重要目標。
慶陽能源資源極其豐富,石油、煤炭、天然氣、煤層氣四種優勢資源,把慶陽和未來甘肅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緊密相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煤炭資源開發,建設隴東能源基地。慶陽代表團張智全代表表示,慶陽要圍繞優勢資源開發,加快工業發展步伐。重點圍繞石油、煤炭優勢資源,著力培育、壯大石油、煤、電、化工四大主導產業。張志一代表說,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把慶陽建成全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經濟增長極的戰略定位,加大力度,支持慶陽經濟由農業主導向工業主導轉型。
著眼調整能源產業結構,我省還將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提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省委、省政府要求,在繼續發展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同時,用更大力量抓好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努力把我省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風電產業的蓬勃興起,為我省發展可再生能源提供了生動注腳。我省是全國五大風電場之一,經過多年努力,我省在風電設備制造、發電技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酒泉已被國家列入風電基地建設規劃。目前,省上正在河西走廊建設大型的風電基地,力爭通過10到20年的努力,實現建成河西風電走廊、再造西部“陸上三峽”的戰略目標。
喜文華委員肯定地說,我省經濟底子薄,發展經濟要轉變觀念,要有新思路,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如風力發電、太陽能利用等方面,要努力把甘肅經濟的特色體現出來。李樹豹委員認為,我省在風力發電方面走在全國前列,還要借鑒鄰省的發展經驗,科學發展,為甘肅經濟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