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財
當農民工這個名詞剛剛被我們熟悉,“留守兒童”的概念又進入了人們的視線。這是一個賦予特定含義的群體,也是一個絲毫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這位村黨支部書記,憑著對鄉親們最樸實的感情開始破解這個難題。雖然,他創造的不是第一,但可以肯定地說,這種創造的動機和目的卻具有普遍的意義。
尹壽永
尹壽永工作在一個冰冷的世界,卻始終充滿溫情。他給那些已不能感受的逝者以尊重,從而使生者得到慰藉。對他從事的工作,人們談不上羨慕卻充滿敬意,他的事業與成敗無關,卻讓所有人學會了怎樣寫好只有兩畫的人字。
岳中瑾
變革的時代,社會還來不及用手術刀切除所有的潛規則,而岳中瑾站了出來,把高超的醫術和堅守職業道德做成了自己的名片。他敢于打破潛規則,亮出光明磊落來,他告訴我們:只有堅守道德的自覺,才能完成對生命的尊重。
詹文龍
這是一個值得我們驕傲的人,因為他有著科學家的學識和情懷。他在令人神往的高能物理領域做著極其平凡的事情:單調、寂寞,卻樂此不疲。他拒絕了奢華,也就保持了本心。他那行色匆匆的身影,永不停歇地行進在通往科學巔峰的道路上,也讓我們對科學這個字眼充滿了敬畏。
張曉
孝敬父母,本是常情,但在物質利益與道德規范不斷博弈的今天,總有一些人的作為讓我們汗顏。張曉是對我們內心良知的一種鞭策。面對剛剛跨過未成年人門檻的這位陽光青年,我們有理由相信:社會前進的坐標上,永不褪色的指向必然還是道德的文明!
鄭學沖
原本就來自人民的軍人,與百姓有著天然的血肉聯系,他們視人民為父母,把駐地當故鄉。鄭學沖在他駐守過的每一個地方都用行動留下了一段段愛民佳話。幫助老人,牽掛孩子,關愛戰士,平平淡淡的小事中卻凸現了和平時期人民子弟兵的責任和本色。
魏文清
鴻雁傳書是古代人們傳遞信息的一種方式。盡管現在已經是沒有疆界的網絡時代,但鴻雁傳書仍然是欠發達的黃土高原的一種渴望。魏文清正是一只翱翔在大山之間的鴻雁。他每天都能把人與人之間的思念、囑托和求助以最快的方式連結起來,可能誰都未想到,24年來,山道彎彎的郵路其實也是他用雙腳和對鄉親的愛心編織出來的一條和諧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