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花雨飄江南
———京劇《絲路花雨》中國戲劇節演出側記
一邊是江南水鄉溫婉的小橋流水,一邊是絲綢古道雄奇的大漠落日。
一邊是柔婉悠遠的蘇州評彈,一邊是裹著濃濃的西北味道的京劇。
兩種不同的風景,兩種不同的音調流轉,僅僅是一墻之隔。
在金雞湖畔有“蘇州鳥巢”之稱的蘇州科技文化藝術中心,大漠、敦煌、飛天成了這幾天說得最多的詞。12月14日,由甘肅省京劇院排演的大型西部京劇《絲路花雨》在這里與蘇州的觀眾見面。
“把敦煌文化融入國粹京劇,我們幾十年來一直都有這個想法。”京劇《絲路花雨》導演陸淑綺有著這樣一份情結,“讓更多的人了解甘肅,了解敦煌!
敦煌舞蹈、西部民間音樂的加入,花兒、眉戶、秦腔、藏曲等西北特色音樂曲調的豐富,京劇《絲路花雨》有了濃濃的西部味道。
“這樣的一部戲有別于傳統戲的唱法,完全沒有范本可以模仿,一字一句都需要自己去琢磨體會,我們在從中努力體會著敦煌的韻味!睉蛑幸僚沟陌缪菡咛张孢@樣講述自己的感受。
今年4月,京劇《絲路花雨》在蘭州初露芳容,獲得了觀眾和專家的一致好評。此后,演出、修改,再演出、再修改……
為了更好地詮釋戲中的敦煌舞蹈,英娘的扮演者馬少敏專門從舞蹈老師那里學習敦煌舞的一招一式。
主角的一套演出服大家感覺不太滿意,腰線偏低影響到了整套服裝的效果,設計師再設計,拿到北京再制作。
一直到赴蘇州演出的前幾天,《絲路花雨》還在不斷地打磨著。
幕啟,明暗錯落的沙漠背景立刻將全場觀眾帶進了敦煌。
洞窟、壁畫、燈光的轉換,視覺、聽覺的雙重感受,風沙、駝鈴、莫高窟,在這一刻仿佛就在眼前。
唱、念、做、打,一招一式,到精彩處滿場喝彩。人們被戲中英娘的命運緊緊牽系,“我并不是戲迷,可是我卻被吸引著看完了全場!碧K州市民繆惠倩說她從這里看到了千里之外的敦煌。
“這是一種全新的感受,敦煌舞竟然能夠融入京劇中,而京劇卻一點都沒有失去自己的魅力,反而增色不少。”70多歲的陳老先生看到高興處,和著拍子打著節奏。
戲至結尾,巨大的飛天從天而降,花雨落下,引得全場喝彩。很多沖著舞劇《絲路花雨》的名氣而來的觀眾,說的最多的是驚喜,原來京劇也可以這樣精彩地講述那個發生在敦煌的故事。
這一刻,人們仿佛就站在莫高窟前;這一刻,敦煌與蘇州仿佛沒有距離。
(本報蘇州12月1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