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無愧于時代的英雄
李劍英走了,猝然倒在了他日夜守衛的土地上;李劍英走了,離開了他摯愛一生的藍天;李劍英走了,沒有留下半句遺言;李劍英走了,人們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無愧于時代的英雄。
他短暫的一生,如同一曲昂揚的生命贊歌,每個音符都流淌著動人的旋律。在生死一念之間,選擇堅持還是放棄,是需要勇氣和決心的。李劍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堅持,選擇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同時也選擇了犧牲,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迸發出人性中最奪目的光輝。
李劍英的英雄壯舉,忠實踐行了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人民軍隊要“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根本要求,完全符合黨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政方針,充分體現了熱愛國家、艱苦奮斗、勇于獻身的時代精神。他無疑是踐行人民軍隊宗旨和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典型,是革命英雄主義和戰斗精神的典型,是用熱血和生命譜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新篇章的典型,他是人民解放軍的杰出代表,是無愧于時代的真英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英雄的生成絕非偶然,而是來自生活的點點滴滴,源于一個個堅實足跡的深厚積淀。在危難關頭,李劍英總是沖鋒在前,英勇無畏,哪里有危險他就戰斗在哪里,哪里需要他就出現在哪里,體現了一名革命軍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可貴品質。
李劍英是一名出色的戰斗飛行員,在種種挑戰面前,他橫下一條心,勤學苦練,精益求精。正是因為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使命感,有著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奉獻精神,他才能直面挑戰,激發生命的潛能,成為生命的強者。我們生活在一個變革的時代,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競爭出生產力,競爭出戰斗力。要在競爭中成長,在競爭中勝出,唯一的辦法就是立志高遠,不斷完善自我。用李劍英的話說就是“既要有‘首戰用我’的氣魄,更要有‘用我必勝’的本領”。我們學習李劍英,首先就是要學習他這種強烈的競爭意識和挑戰精神,努力做一名時代的強者。
學習李劍英,還要學習他自覺踐行共產黨員先進性要求,堅定理想信念,視黨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獻身精神;學習他面對生死考驗臨危不懼,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大無畏戰斗精神;學習他矢志藍天,苦練精飛,刻苦鉆研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不計個人得失,不圖職務待遇,舍小家顧大家的無私奉獻精神;學習他團結同志,樂于助人,對戰友滿腔熱忱的和諧友愛精神。
李劍英用生命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掌聲牞雖然再高的榮譽也換不回英雄的生命牞但他的英魂會在生者心中永存。
生死抉擇16秒
——追記空軍駐甘某部飛行員李劍英烈士(上)
本報記者馬志瓊《空軍報》記者彭明全曹傳彪
萬木垂首,洮河嗚咽。
2006年11月20日上午9時許,空軍駐甘某部駐地文化活動中心被擠得水泄不通。人們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向一位空中英雄做最后的告別。
連日來,這位英雄的事跡被廣為傳頌。
他叫李劍英,生前是空軍駐甘某部上校、一級飛行員。在前不久的一次飛行訓練中,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不受損失,實施緊急迫降遇險壯烈犧牲,像一只矯健的雄鷹融入了祖國的藍天。
讓我們把鏡頭退回到2006年11月14日,去見證那壯美的16秒鐘。
那天,空軍駐甘某部駐地晴空萬里,是個飛行的好天氣。
頭一天下午,飛行大隊像往常一樣,進行每次飛行前的地面演練。合練結束后,李劍英又拉住大隊長唐斌,要求兩人再合練一遍。這是李劍英一貫的作風,他要求自己每次飛行都做到完美無缺,萬無一失。
上午11時17分,李劍英駕機起飛,執行空中巡邏游獵任務。
起飛、出航、空域動作、返航、解散加入起落航線。
一切正常。
12時02分,李劍英向地面指揮員報告:“檢查好三轉彎牎”
“著陸牎”指揮員回答。
12時04分09秒,飛機在下滑著陸過程中,突然發出“砰牎砰……”的響聲,鴿群撞上了飛機并被吸入發動機,鴿子血和羽毛沾滿了座艙蓋前的防彈玻璃,模糊了李劍英的視線。
緊接著,飛機開始劇烈抖動,發動機轉速陡然下降,溫度急劇上升,高度平均每秒下降11米牎
鳥撞飛機是世界性航空難題。有些飛機有兩個發動機或多個發動機,撞鳥后,可以緊急關閉被打壞的發動機,實施迫降,而李劍英駕駛的戰機只有一個發動機,想要迫降,成功難度可想而知牎
此時,飛機距離地面高度為194米,距離跑道頭2900米。
1秒、2秒、3秒……
時間在一秒一秒流逝,險情在一步一步加重。
12時04分15秒,飛機發動機在127米高度停車牎
這時候,已經完全可以跳傘。
但李劍英十分清楚,飛機下方有密集的村莊,有正在田里勞動的大量村民,有高速公路收費站。飛機上還有800多升航油、100多發航彈、1枚火箭彈和氧氣瓶等易爆物品。如果跳傘,失去控制的飛機掉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會像一顆重磅炸彈,后果不堪設想。
面對生死抉擇,李劍英沒有慌忙逃生,而是憑著精湛的飛行技術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頑強地操縱著完全失去動力的飛機,并沉著冷靜地向地面指揮員報告:“看迫降行的話,我把起落架收起來。”
12時04分18秒,他再次報告:“我把起落架收起來,迫降牎”
起落架緩緩收起,飛機平穩下降。
90米、70米、50米……
著陸牎飛機落在了跑道延長線上,像箭一樣向前沖出。當沖至離第一接地39.3米處時,不巧被高出地面3米多的水渠護坡擋住。12時04分25秒,飛機撞擊水渠護坡后解體,航彈、火箭彈、航油、氧氣瓶……接連爆炸,李劍英壯烈犧牲牎短短16秒,李劍英飛完了42年人生最后的航程。
他最終還是沒有把自己心愛的“戰鷹”安全帶回來。
“他為什么不選擇跳傘牽”這是李劍英犧牲后,人們問的最多的一句話。
為什么牽英雄長逝,已經無法回答人們的疑問。但他的領導、戰友、親人和所有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李劍英這樣做絕非偶然。
七尺之軀搏長空,信念何重身何輕牽李劍英曾經說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戰時捍衛祖國領空安全是為了人民,和平時期進行軍事訓練也要把人民生命安危放在第一位牎”
在翻閱李劍英的日記時,我們發現有這樣一段話:“愛是人類至高無上的品質,沒有愛,人類就沒有文明,國家也就沒有希望。我要用摯愛的精神去愛黨、愛國、愛老百姓。”
李劍英的親密戰友路建磊說:“以我對他的了解,棄機跳傘決不是他的性格。在生死抉擇面前,他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國家和人民。”
李劍英犧牲后,戰友們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他的書桌上有一本《毛澤東選集》,有一個書簽專門放在《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里,文章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句話下面,被李劍英劃了一條重重的紅線。
李劍英的妻子李月平說:“我知道,在那個關鍵時刻,他一定會這么做,他就是這樣的人。我們是夫妻,也是戰友,作為妻子,我知道他做了他想做的,做為軍人,我知道他做了他該做的。”
“我覺得爸爸做得很好,他很偉大,如果他跳傘了,有可能會死更多人,會有更多的人傷心,他這樣做了,只是我們一家人傷心,爸爸做得值。”16歲的兒子李隼也很“理解”爸爸的行為。李劍英犧牲后,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劉云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解放軍常務副總參謀長郭伯雄,中央軍委委員、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李繼耐先后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宣傳學習他的光榮事跡。
2006年12月21日,空軍黨委為李劍英追記一等功,并追授他功勛飛行員金質獎章,這是對他英雄行為的最高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