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省科協“六大”的代表表示將共同上書省委省政府,督促科技館盡快開建
本報記者 郭濤 陳永君 為您報道 在日前召開的省科協“六大”上,副省長、省科協主席李膺提出,要積極推進省級科技館建設工作,加快青少年科普教育場所建設。而記者了解到,原蘭州科學宮拆掉已經有6年,新館卻遲遲未動工。省科技協會黨組書記、第一副主席史振業在今年年初的全省青少年科普工作研討會上曾向新聞界誓言:“不管有多大困難,甘肅科技館今年一定要破土動工!”可是到現在仍沒有動工的消息,那么何時才能動工呢,史振業也無奈地說:“現在只能等待政府的最后表態。”
6年努力
30畝“黃金地”成廢墟
2000年,原蘭州科學宮被拆除,清理出一片空地,再征地,面積擴大到30畝,甘肅省科協準備興建科技館。可是這地一圍就是6年。昨日,記者在蘭州東方紅廣場附近看到,30畝被閑置了6年的甘肅科技館規劃用地被一棟棟大樓包圍著,透過簡易的圍墻往里看,30畝空地上胡亂堆放著砂礫、石塊,間或有幾叢野草,空地內靠近北圍墻的地方則是一個碩大的垃圾堆,風一吹,塑料袋競相起“舞”。
6年等待
成為惟一一個無科技館的省
省科協黨組書記、第一副主席史振業說,一個文明城市必須有三館:科技館、博物館和藝術館。《科普法》明確規定,建設科技館是一項公益性事業,科技館的建設要納入地方財政,納入城市規劃建設。然而6年等來的結果是:現在我們是全國惟一一個沒有科技館的省份。
6年空守
延誤了一代人的科學素質培養
“科技館是現代科普的實驗室。甘肅由于沒有科技館,在青少年身上應當普及的高科技知識沒有普及,無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后果!”甘肅省科技館館長郭成鈺介紹說,在今年舉辦的全國青少年智能機器人大賽中,甘肅省表現很糟糕,“僅機器人一項,我們的孩子比全國平均水平大概要落后4年!初中生的水平只相當于人家小學生的程度。6年就會延誤一代人,至少在科學素養方面是這樣。”
6年心聲
把科技館盡快建起來
“甘肅竟然連一個科技館都沒有!”參加此次代表大會的蘭州代表團代表曹發魁準備聯合30位知名專家、學者,共同上書甘肅省委、省政府,督促科技館盡快開建。
本報記者 郭濤 陳永君 為您報道 甘肅省科技館每年都要組織小學生在科技館規劃用地的東面圍墻上描繪“我心目中的科技館”。但6年過去了,中小學生心目中的“甘肅科技館”在哪里呢?從2000年起,甘肅科技館建設經歷了太多的起落,直到現在,距離甘肅科技館建成的日子仍顯得遙遙無期。
受孕:拆除科學宮 自籌資金建館
2000年,省科協準備興建甘肅科技館。鑒于地方政府沒錢投入,當時有關部門批復:以土地換資金,自主籌建,把工程辦成不花錢的項目。之后,原蘭州科學宮被拆除,在原址基礎上通過征地將面積擴大到30畝。
第一次難產:企業撤資
蘭州黃河集團首先看中了這塊黃金寶地,計劃投資3600萬元聯建科技館。但科技館的設計方案卻未能通過蘭州市規劃局和蘭州市建委的審查。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撤資退出。
第二次難產:科協與企業陷入“持久戰”
2003年,甘肅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計劃投資4000萬元打造科技館。省科協也與該公司對用地比例進行了嚴格劃分,但令人費解的是,堂堂科技館只有3畝多地可供建設,距離科技館標準要求甚遠。二次合作帶來的問題遠遠超出了科協自身解決的范圍,因為房地產開發公司已投入4000萬元,省科協如毀約就要承擔法律責任,而如果履行合同又達不到建設標準,所以問題一直遺留至今。
本報記者 陳永君 為您報道 “從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社會共助等多方面做文章,使甘肅科技館早日建成!” 對于甘肅科技館,館長郭成鈺寄予更多企盼。
建設理念: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養
郭成鈺認為,科技館要盡力摒棄單純的知識傳播,更加重視在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養上展現其獨特的作用。
建設特色:融合甘肅特色
要建立有甘肅特色的科技館,采取就地取材的辦法,把我省豐富多樣的地域資源和民族文化特色融入到場館建設中去;當地的礦物資源、動植物標本、風沙成因等,都是重要的切入點。
建設規劃:占地30到60畝
郭成鈺提出,甘肅科技館以“科學、智慧、探索、體驗”為主題。占地面積應為20000~40000平方米(約30~60畝)。建筑工程房屋由展覽教育、公眾服務、業務研究等四部分組成。科技館建設項目除了一般建設項目的建筑工程和室外工程外,還應包括展教工程。建設項目投資也應包括展覽、展品和展教、研究裝備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