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促進農村和諧穩定
甘肅省委副書記陳學亨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建設,我省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較快發展,不僅解決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問題,而且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法制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保持了農村總體上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但當前影響農村和諧穩定的因素還很多。民間糾紛量大面廣,涉及群眾利益的一些矛盾日益突出;農村上訪總量上升,形式日趨激烈;刑事作案成員中農民身份的人居高不下;農村已成為命案的高發區,全省命案的70%發生在農村,70%的案件屬于民轉刑案件;爆炸、投毒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比較突出;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動泛濫,邪教組織活動屢禁不止,等等。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根本上就是實現農民現代化的過程。全面提高農民素質,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工程。要把加強教育始終作為造就一代新型農民的戰略措施,尤其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少體制、制度、模式還在形成過程之中,具有某種過渡形態和不確定的性質,正是樹立規矩的關鍵時期。在大力開展對農民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教育的同時,切實加強法制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是解決農村當前各種矛盾,維護農村和諧穩定的一項緊迫任務,也是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做好的一項帶有基礎性、根本性和長遠性的工作。
根據我省農村現狀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客觀需要,對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要突出抓好這樣幾項工作。一是要從娃娃抓起,切實加強農村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使農村青少年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就樹立起崇尚法律的意識,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二是要突出對重點人群的法制教育,減少違法犯罪。要把農村經常擾亂滋事的人和容易感情用事的那部分群眾作為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增強他們的理性思維,盡可能地通過預防教育減少民轉刑案件的發生。三是要加強對農民工的法制教育,關注他們的權益保障。要在保障他們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的同時,增加對農民工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供給,以同仁政策矯治他們的失衡心理。要探索建立輸出地和輸入地相銜接的法制教育形式,逐步提高他們遵法守法的意識和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四是要創新農村法制宣傳教育的形式,增強工作實效。要推進法律進村社、進農家,開展以案說法、法制巡回演講等活動,提高農民群眾對法律知識的知曉率。要把普法宣傳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使道德成為守法的基礎;針對道德失范行為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使法律成為校正道德缺失、維護社會秩序的保障。五是要堅持法制教育與依法治理并重,提高農村法制化水平。要繼續開展依法治鄉(鎮)、依法治村和創建“民主法制村”活動,通過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和“村規民約”,填補農村社會管理中存在的不少體制和組織機制方面的空白或缺陷,維護和促進農村社會的有序變化。六是要制定科學的農村普法宣傳教育目標體系并嚴格考核,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