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特色產業富民之路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副省長陸武成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重大的歷史任務牞也是破解“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舉措。我省是欠發達省份牞“三農”問題尤為突出。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牞我們要扎實穩步地推進新農村建設牞就必須立足省情牞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牞舉特色旗牞打優勢牌牞堅定不移地走特色產業富民之路。
一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牞切實做大做強優勢主導產業。要充分發揮和利用自然稟賦與資源優勢牞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牞繼續從戰略性主導產業、區域性優勢產業、地方性特色產業和產品三個層次上牞不斷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重點抓好草食畜、馬鈴薯、果菜、制種等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牞力爭把我省建設成草畜強省牞馬鈴薯生產大省和全國優質果品和蔬菜的重要生產基地牞并使雜交玉米制種、中藥材等特色優勢主導產業和產品也能實現新突破。
二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農業產業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也是用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業發展的具體體現。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上,我省重點要做好農產品加工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建立健全市場體系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4篇文章。通過努力,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農產品的加工能力,培育發展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骨干龍頭企業,建立和完善市場服務體系,在全省培育起一批利益聯接緊密、運行機制健全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進一步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三要大力發展節水、旱作農業,努力改善農業和農村基礎條件。干旱少雨、水資源短缺、基礎設施薄弱,是我省農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也是農民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立足這一省情,我們必須堅持以節水抗旱為中心,大中小并舉,開源與節流并重,工程與非工程措施并用,著力抓好以水利工程、基本農田、安全飲水、鄉村道路、沼氣和生態環境建設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基礎建設。同時,要抓好通訊、通電和教育、衛生、人居等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生態良好創造條件,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的和諧發展。
四要大力發展農業科技,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發展的科技支撐體系。發展農業生產離不開科技的有力支撐。要從有效應對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雙重壓力的實際需求出發,以省、市農業科研機構為主體,以項目為紐帶,有效整合科研資源,著力構建農業科技創新體系、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動植物保護體系及農業科技服務體系。鼓勵、引導和支持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員,圍繞我省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農業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使良種為農民所接受,良法為農民所掌握,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動植物保護,努力提高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
五要大力發展勞務經濟,不斷拓寬脫貧致富的渠道和空間。勞務經濟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就必須把勞務經濟作為一項大產業,堅持不懈地抓緊做好。要提高勞務輸轉的組織化程度,著力加強對農民的技能培訓,使他們學有所長、學有所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同時,要進一步搞好勞務基地建設和勞務信息、法律咨詢服務等工作,積極為擴大勞務輸轉創造條件,努力實現輸轉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苦力型向技能型、體力型向智力型、自謀自發型向規模組織型“四個轉變”,進一步推動勞務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