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決策。
如何準確把握中央決策的科學內涵,科學判斷甘肅省新農村建設面臨的基本省情和需要把握的重大問題,確保新農村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是甘肅省委舉辦“甘肅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的主要目的,也是與會代表討論的中心話題。
在開班式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韓俊研究員作了專題輔導報告。連日來,大家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各抒己見,暢談看法,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
大家在討論中認為,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決策,既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又有豐富的科學內涵,既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又有深遠的歷史影響,是破解“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是新時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和必然選擇。這次研討班,是省委在甘肅省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針對關鍵問題而舉辦的一次戰略性的研討活動,必然對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大戰略·大舉措·大機遇
甘肅省委書記、省長陸浩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是切實可行的。對甘肅省這樣的欠發達省份而言,這既是一個統籌城鄉發展的大戰略,也是一個協調區域發展的大舉措,更是一個加快發展的大機遇。”
這一立論是基于對全國發展大勢和甘肅省發展現狀的全面分析和科學判斷的基礎上提出的。
從全國來看,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之后,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受益面之廣,是歷史上所沒有過的,“三農”工作也成為近年來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最大亮點。隨著全國工業化進入中期階段,工業反哺農業的條件越來越成熟。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五”時期的發展,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同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深刻變化和城鄉發展的差距,既孕育了新農村建設的歷史必然性,也凸顯出新農村建設的現實緊迫性。因此,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可謂正當其時。
從甘肅省來說,無論是發展水平還是經濟實力,都大大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工業反哺農業的能力還很弱。但工業反哺農業是一個大概念,是一個國家戰略,其含義主要是指國家公共財政的投入重點向農村轉移。這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欠發達省份來說,面臨著一個逐步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難題,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良好機遇。
大家認為,由于“三農”問題不是孤立的,也不是靠零敲碎打就能解決的,必須從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出發,統籌安排,因勢利導地把農村各項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這種大背景下建設新農村,為加快甘肅發展開創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
特殊性·艱巨性·長期性 陸浩指出,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戰略付諸實踐,必須把中央決策部署的普遍性同甘肅省的特殊性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符合實際的工作思路、工作重點和具體措施。這一認識得到了與會人員的廣泛認同。
大家認為,甘肅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機遇與挑戰并存”。總體上看,甘肅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得到了全面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甘肅省自然條件差、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地區差異大、發展階段滯后的基本省情仍未得到根本改變,新農村建設面臨的起點低、條件差、難度大的問題。和全國相比,甘肅省農業農村發展的基礎條件相差甚大,面臨的問題更具有特殊性,這也就決定了甘肅省新農村建設具有異乎尋常的艱巨性和長期性。
那么,甘肅省新農村建設的特殊性表現在哪里?概括起來說牞就是嚴酷的自然條件造成了落后的生產方式,落后的生產方式又導致了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最終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具體地說,一是嚴酷的生產條件決定,糧食是長期困擾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二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始終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約。三是依靠農業自身發展來增加農民收入,空間越來越小。四是基礎設施薄弱,農民居住分散,改變農村面貌需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五是社會發育滯后,教育衛生事業薄弱,勞動者素質同工業化市場化要求不相適應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六是在一些缺乏生存和發展基本條件的地方,如何解決現住人口的出路問題,也非常現實而棘手。
在認真分析和準確把握甘肅省農業和農村經濟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大家提出,甘肅建設新農村,必須實事求是地認識困難,做好長期奮斗的思想準備,既要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堅決反對因循守舊、敷衍應付,甚至無所作為的做法,同時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盲目攀比,提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指標口號。只有把新農村建設貫穿于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才能把新農村建設搞得更扎實一些,使農民得到的實惠更多一些。
基礎·開局·目標
大家在討論甘肅省建設新農村的可行性時認為,甘肅省建設新農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和條件。
在歷屆甘肅省委、省政府其矻矻以求和艱苦努力下,上世紀90年代甘肅省解決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歷史性難題。在此基礎上,省委、省政府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個難題中的難題,進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農村經濟、政治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三農”問題實現了從難點到亮點的轉變。這為甘肅省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可能。
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重大歷史任務以來,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中央的決策,全面部署和啟動了甘肅省新農村建設工作。
甘肅副省長、省委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陸武成認為,總體上看,甘肅省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進展順利。比如臨澤、涇川等縣都探索出了很多好的新模式和好路子,為甘肅省建設新農村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甘肅省政協副主席、省發改委主任邵克文介紹說,根據中央和省委有關文件精神,甘肅省發改委會同十幾個部門在廣泛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甘肅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的初步構想。預計到2010年,河西地區、沿黃灌區、城市近郊區等在內的甘肅省1/3左右條件較好的村莊新農村建設初見成效。到2020年,進一步發展新產業,建設新社區,培養新農民,樹立新風尚,構建新體制,城鄉差距明顯縮小,甘肅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取得重大進展。
可以預見,有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有甘肅省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