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看一朵花,遠看一盤沙”,人們常常這樣形容對“絲綢之路”旅游的感受。然而,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隨著區域旅游經濟意識的增強,一種旨在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共鑄“絲綢之路”旅游品牌的呼聲越來越高。7月3日,在天水舉行的絲綢之路區域旅游經濟合作發展論壇上,這種呼聲尤為強烈。
本次論壇吸引了來自陜西、甘肅、青海、新疆等省區10多個旅游城市的代表。他們大多來自古絲綢之路沿線城市。據了解,此前,為了共同打造“絲綢之路”品牌,許多絲綢之路沿線城市傾注了熱情。早在十幾年前,包括甘肅省在內的“絲綢之路”沿線的西北五省區,就已經認識到了“絲綢之路”旅游經濟合作與發展的重要意義和重大價值,先后召開了16屆“西北五省區旅游協作會議”。去年7月伏羲文化旅游節期間,天水市還成功舉辦了“西部‘5+2’(省區)旅游經濟合作論壇”。
經過多年努力,“絲綢之路”旅游經濟合作發展有了一定的基礎,但現狀并不樂觀。論壇上,天水市科技局副局長李萬泰認為,我們為之驕傲、為之自豪的“絲綢之路”尚不平坦,也不寬闊,更不暢通。他認為,受行政區域的限制,絲綢之路沿線城市“門戶”觀念尚未完全、徹底打破,旅游經濟合作發展的機制尚不健全,統一形象、整體促銷的戰略方針和信息平臺建設至今還沒有實質性突破。
李萬泰的觀點得到了與會者的普遍認同。蘭州市旅游局局長范文批評說,絲綢之路沿線各名勝景區只在狹小的自我范圍內加強自身的要素組合,很難發揮整體效益。然而,批評歸批評,在此次論壇上,與會代表仍對打造“絲綢之路”旅游品牌充滿信心,并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
西安市旅游局副局長余亞軍認為,“絲綢之路”旅游品牌打造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要靠政府主導作用逐步消除。國內絲綢之路沿線城市可以先行成立相關組織機構,進行聯合促銷,并通過一些有市場前景便于操作的專項旅游產品的合作,推動整體合作機制的形成。新疆烏魯木齊旅游局與會代表提出,要突破行政區劃的限制,建立高層協調機制,進一步加強對沿線地區旅游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合力打造旅游紀念品品牌。
甘肅省旅游局局長鄧志濤表示,甘肅省旅游局全力支持并盡最大努力,推動絲綢之路區域經濟合作。鄧志濤還表示,甘肅省在市場宣傳中,將邁出統一形象宣傳、整體促銷第一步,以“絲綢之路”“西域文化”為主導產品,使政府在區域合作中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同時,甘肅省旅游局將充分利用和建設網絡信息平臺,大容量地公布、交流各種旅游行業信息,使絲綢之路區域旅游經濟合作的信息平臺建設上一個新臺階。
好事多磨。可以預見,在此次論壇結束后,我國絲綢之路沿線各城市,將努力消除門戶之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加強旅游區域經濟合作,共同打造絲綢之路這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從而拉動絲綢之路區域第三產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