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財政支持新農村建設
記者楊毅蘭州報道甘肅省財政廳廳長周多明近日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介紹了財政部門將對新農村建設采取的保障措施。
(一)加大財政支農投入力度
一要搶抓機遇,大力爭取中央支持。作為西部貧困省份,必須緊緊抓住機遇,充分 利用全省上下已形成的齊抓項目建設的良好氛圍,搞好全省新農村建設規劃,細化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和任務,以項目為載體,積極爭取中央加大對甘肅新農村建設的投入。二要籌措資金,推動城鄉和諧發展。在新農村建設中,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優化現有資金結構,加大財政支農資金投入,加大資金整合力度,推動城鄉和諧發展。三要發揮導向作用,帶動社會資金投入農業和農村。如貼息、投資擔保、小額補助等形式或手段生態環境建設中,大力推行個人承包荒山荒地,以政策引導社會資金進入生態建設領域;加大農機具購置補貼范圍,帶動農民投入更多資金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二)積極推行財政支農新機制
一是進一步加大對農民直接補貼力度。要在繼續擴大糧食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基礎上,積極探索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農業生產資料等方面的直接補貼方式,進一步擴大直接補貼范圍。二是積極探索推行政策性農業保險。借鑒其他省(市)的試點經驗,甘肅省目前應積極考慮在河西地區先行對玉米制種、啤酒大麥等大宗農產品進行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試點,逐步建立農民個人承擔為主,財政適當補助為輔的農業政策性保險制度,改變事后補救這一傳統農業救災方式,提高財政資金支出效益,確保農民穩定增收。三是大力發展農業職業教育。要積極探索在農村中心鄉鎮開辦中小型農業職業教育學校,以農村初中畢業學生為主要對象,采取政府適當補助的方式,大力支持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四是進一步加強支農資金整合力度。充分發揮 財政部門資金管理綜合部門的優勢,主動與有關部門進行信息溝通和協調,盡快建立支農項目資金專門議事制度或聯席會議制度,按照“統一規劃、統籌安排”的原則,積極開展以縣為主的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試點工作,將不同管理渠道的資金集中“捆綁”使用,重點支持優勢產業、優勢區域的重點項目,提高資金整體使用效益。
(三)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益
新農村建設中財政投入要以優化品種、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為中心,大力促進產業結構、經營水平和經濟效益的優化。一要大力支持良種和農業技術的研究、引進和推廣,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優勢農業。二要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扶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支持企業為農民提供技術和推廣服務,支持企業進行技術研究開發引進,支持企業進行農產品基地建設。通過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壯大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三要大力支持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支持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支持動植物疫病防治體系建設,支持農村基層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四要大力支持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支持農產品信息體系建設,支持農民建立自己的供銷、運輸、儲藏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經紀人等中介服務組織,加快市場流通服務體系建設。
(四)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一是加大實施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和農村社會保障投入,逐步建立以農村合作醫療、生活最低保障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二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今后,國家和省上用于基礎設施等公益事業的財政性資金的投入特別是增量部分應主要向農村傾斜,大力支持以節水灌溉、人畜飲水、鄉村道路、農村水電、農村沼氣、操場圍欄等“六小工程”為主的能夠直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徹底解決農村的吃水、 能源和交通問題。
(五)加快農村扶貧開發步伐
除大力爭取中央扶貧投入外,還要想方設法增加地方財政扶貧投入,提高扶貧投入總量,加大扶貧開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