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倉外的一瞬間,戚文(上圖)———這個黑瘦的甘肅漢子,他提著木板回頭查看的形象便載入了歷史。
盛典散去,戚文終于沖破攝像機、照相機的重圍,逃也似的躲進了值班室,深深地吸了一口煙,然后瞇起眼睛,不知道在回味什么。戚文才31歲,但有些顯老,不光是東奔西跑飽經(jīng)風霜的結(jié)果,還因為他不愛說話。記者“殷切”的目光一直注視他,他終于不好意思 地開了口:“今天我上白班,領(lǐng)導也沒刻意安排,輪到我最后一個收倉……”雖然如此,戚文從前天起就已經(jīng)知道,自己多半要為整座三峽大壩封頂了———他抹倉的技術(shù)一流,又是經(jīng)驗老到的班長,最后一個撤最好。
戚文連老婆孩子都沒說這件光榮的事情。從青海一直干到三峽,他也是七八年工齡的老水利人了。建大壩總有人封頂,況且他才31歲,后面還有好多大壩等著呢!最后的澆筑開始了,他默背著技術(shù)要領(lǐng),一塊小木板在他手中溫柔地撫摸混凝土面,如同老婆手里的小熨斗,熨出平整的衣服,熨出戚家的幸福生活……
一切都結(jié)束了!戚文抬起頭來,陽光透過密密麻麻的鏡頭刺得他眼花。當記者充滿敬意地把手伸向那“最后一抹”的大手時,他眼里閃爍著熱切的光芒:“你們能把剛才收倉的照片寄給我嗎?我兒子兩歲半了,想讓他長大了看看……”從22歲到31歲,9年時間里,他每兩年才回一次甘肅的家,加上路上的時間,一共一個月。9年里,他離三峽大壩最遠的就是,一次和同事去了40公里之外的宜昌……也許,這就叫奉獻青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