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甘肅新聞>>甘肅>>正文

人民日報2005年度特稿:春風正度玉門關
(2005-11-7 7:42:58)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新華網  打印本頁

  人民日報赴甘肅采訪組

  處暑剛過,記者來到甘肅的平涼、定西、蘭州、白銀、酒泉等地采訪,一路上,紅柳、駱駝刺、芨芨草,一團團,一簇簇,隨風搖曳,生機勃勃。“今年雨水好,多少年沒見這么多草了!”司機師傅興奮地說。在干旱貧瘠的西北地帶,星星點點的綠色足以讓人欣慰。

  更令人振奮的是,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亮點紛呈:2004年,全省主要經濟指標均以兩位數增長,創1997年以來最高水平。今年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全省實現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5%。尤其是農民人均收入增幅達到22%。

  春風正度玉門關。甘肅省委書記蘇榮深有感觸地說,沒有中央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就沒有甘肅今天的好局面;而科學發展觀的落實,有如春風,給甘肅帶來了健康發展的春天。

  抓住機遇才有更多機遇——

  認識省情,明確思路,深化改革

  100多年前,清朝陜甘總督左宗棠向朝廷奏稱,甘肅“土曠人稀,瘠苦甲于天下”。

  看看中國地圖上這塊貧瘠、閉塞的區域吧,北有內蒙古高原,南有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中間裹挾著狹長的一條,也大多被戈壁、沙漠占了去。全省42萬平方公里的面積,高原山地占70%,而且干旱多災,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其中敦煌市年降雨量只有39毫米。“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即便有點點綠洲,也被荒涼淹沒。

  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祖祖輩輩多少代都在為填飽肚子而忍受煎熬。新中國成立后,這片土地日新月異。在甘肅,要講成就,首要的是全省人民現在基本實現了“四有”目標———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這就是省情。

  然而在這片沉寂的土地下,埋藏著無數寶藏。銅、鎳、鐵、油、煤……甘肅礦產儲量有10種居全國首位,34種居全國前5位。藥材和旅游資源也很豐富。“一五”期間國家的156項重點建設項目中,甘肅占16項。半個世紀以來,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機械、電力、鋼鐵等重工業蓬勃發展,成為支撐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脊梁。截至2004年底,甘肅省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總資產1539億元,占全省企業總資產的78%以上,上繳稅金持續占全省稅收收入的70%以上。

  然而,多年來粗放型開發利用,前進的路上又遇到重重障礙。

  資源不堪重負———金昌、白銀、嘉峪關、玉門等重點資源型城市,都面臨著資源日益枯竭的嚴峻形勢。按現有生產能力,白銀公司銅礦可開采5—8年,酒鋼集團鐵礦石可采40年,玉門石油服務年限僅13年。

  環境不堪重負———2004年,全省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2.55噸標準煤,比全國平均水平高61%;萬元工業增加值電耗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4倍;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只有37%,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省煤炭資源綜合開采回收率為30%,一些小煤窯的開采回收率只有10%左右,不僅嚴重浪費資源,而且嚴重污染了環境。

  全國都在抓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甘肅怎樣確定自身的發展定位,如何盡快縮小和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全省2600萬人民面臨歷史性的選擇。

  “抓住快速發展的關鍵期,加快結構調整,尋求跨越式前進。”甘肅省省長陸浩說,甘肅只能立足傳統優勢,培育新的優勢,當務之急是深化改革,調整一切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經濟結構。

  2003年,甘肅省委十屆四次全會確定了“兩抓兩放”的總體思路,即,發展抓項目、改革抓企業;下放省屬國有工業企業管理權、下放干部管理權。目前,已有70家省屬企業順利下放給地方,全省1787個正處級崗位任免權下放到市和各廳局辦及事業發展單位。“兩抓”抓出了地方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兩放”促成了企業發展與地方規劃配套一致,解決了長期以來地方事權人權不統一的問題,釋放了生產力,提高了效率。全省上下高度認同。

  甘肅經濟社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逐步加強:高速公路從無到有,年底將達到1000公里,2004年,甘肅公路建設投資首次突破100億元;慶陽機場復航工程竣工試航,敦煌明年通火車,蘭渝鐵路開始勘探設計;全省去年完成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485萬畝,退牧還草1100萬畝……

  從粗放到集約——

  著力調整結構,按科學發展觀打好攻堅戰

  甘肅解決吃飯問題,可謂全民攻堅;如今謀劃加快工業化進程,叫做科學攻堅。這輪攻堅戰更艱巨,要在科學發展觀統領之下,從粗放走向集約。以此為主旨的結構調整,成為貫穿甘肅經濟增長的一條紅線。

  白銀公司冶煉廠車間。記者看到,熔煉爐、吊車、轉爐,這些年過半百的設備,還在盡著最后的職責。和它們一起老去的是幾十公里外的露天銅礦。50年來,白銀三大露天礦吐出礦石6600多萬噸,產銅81萬噸,直到上世紀90年代,全國每3噸銅里,就有1噸出自白銀。有人慨嘆,那時的白銀,真是遍地白銀!

  白銀市因礦而建,礦山枯竭了,白銀向何處求發展?“我們立足現有的人才、設備和資源優勢,規劃了八個支柱產業,主要圍繞有色金屬精深加工、資源再生利用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做文章,每項規劃都緊扣‘節約’二字。”市委書記周多明說:“經濟轉型必須走新型工業化的路子,再也不能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

  中科院白銀高技術產業園。鏟掉100多個小山包才平整出這片土地!3年間,51個項目落戶產業園,投資總額68億元,26個項目開工建設,13家企業已經投產。扎布耶鋰業公司把來自西藏高原的原料在產業園加工成碳酸鋰,這是新型能源的重要材料,市場前景看好。這個鋰業公司目前年產5000噸碳酸鋰,并且生產規模將擴大到2萬噸。產業園重點項目還有有色金屬新材料、精細化工等,高新技術已成為白銀工業的新軍。

  國企興衰關乎全省的財政、就業和社會發展。連續5年,全省每年技改資金都超過200億元。酒鋼瞄準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瞄準市場短缺的品種,技改一步到位;祁連山水泥公司利用新型干法技術,能耗下降48%,最大水耗降低68%,年減少粉塵排放量2800多噸,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3.5倍。2004年,甘肅新型干法水泥產量占水泥總產量的44%。“鎳老大”金川公司形成年產鎳6萬噸、銅6萬噸、硫酸40萬噸的生產能力,公司銷售收入今年可達200億元,5年增加了10倍。蘭州鋁業公司噸鋁節能740千克標準煤,降低成本400元。

  不竭的動力來自新的機制。甘肅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對國有企業的產權結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戰略性調整。優良資產“靚女先嫁”,扭虧無望的破產重組。金川公司、蘭州鋁業、蘭石集團、黃河啤酒等知名企業,吸引來一批國際國內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目前,80%的國有大中型骨干企業改制,實現了投資主體的多元化。

  甘肅農業也在進行大的調整。定西地處黃土高原,干旱少雨,小麥畝產50公斤左右,遇到“卡脖子旱”,動輒顆粒無收。而定西的雨水、溫度條件,深厚的黃土,恰是土豆的“安樂窩”,畝產1500公斤在這里不算高。同時干物質含量高,質量一流,口感好。土豆不僅是很好的食物,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市場空間很大。目前定西土豆種植面積300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40%,土豆又加工成淀粉,占全國總量的28%。正是土豆上市季節,定西市的街道好不忙碌,拉土豆的卡車排成長隊,車站旅館也駐扎著各地的采購員。去年開通的土豆專列,共發運土豆20多萬噸。一個新的產業鏈條蓬勃發展起來了,土蛋蛋變成“金蛋蛋”,定西農民人均從土豆經濟中獲得400元。

  在甘肅,各類科技示范園、良種繁育基地成了地方政府“手心里的寶”,農業部門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攀親結對”蔚然成風。一批區域性優勢產業,河西走廊玉米制種占全國市場的60%以上,中藥材、苜蓿草、釀造原料等產業也居全國第一。作為全國六大牧區之一,草食畜牧業產值已占甘肅農業總產值近40%,人工種草面積年均增長11.8%,基本實現了草畜平衡、協調發展。

  把腳下脆弱的基礎夯堅實——

  統籌協調,搭建更好的發展平臺

  長期以來,甘肅的廠礦主要出售初加工品,產業鏈條短,對拉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力量有限。就連省會城市蘭州,也幾乎找不到城鄉結合部,出了主城區就是地道的農村,轄下三縣都很貧困。如此分明的“二元結構”,顯然不利于農民增收,不利于城鄉經濟發展。目前,全省城鎮化水平僅為28.6%,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3個百分點。同時,甘肅人均生產總值只有5970元,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7%,農民人均收入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3%。

  農民貧困、農業脆弱、生態惡劣,是甘肅經濟社會發展面前的“鴻溝”。必須把腳下脆弱的基礎夯實,統籌協調,才能搭建更好的發展平臺。

  長寧村距張家川縣城40公里,是個老貧困村,2004年解決了溫飽,全村人均純收入1360元,比2001年凈增611元,人均產糧300公斤,也比3年前增加了84公斤。之所以發生這么大的變化,緣于2002年實施的“整村推進扶貧項目”。

  到2004年底,甘肅省仍有貧困人口556.81萬人。甘肅省確定了8790個扶貧重點村,計劃采取整村推進的辦法,在2010年前使其穩定解決溫飽。與此同時,2004年,政府安排1000萬元,用于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今年增加到2000萬元,計劃訂單培訓10萬人。甘肅省貧困地區婦女家政培訓勞務項目,2004年向北京輸送了1000名家政服務人員,人均年收入6000元左右。

  甘肅省新增財力向三農、基層和困難群體傾斜,千方百計改善群眾生活。按政策,甘肅農業稅今年本可以保留兩個百分點,但政府下決心自籌資金1.5億元,在全省取消了農業稅。省領導在基層調研中發現,取消農業稅以后,鄉鎮政府辦公經費嚴重不足,電話打不起,汽車開不動,很難開展工作。經調查摸底,省里決定,全省1290個鄉鎮,每個鄉鎮一年由省財政解決10萬元辦公經費。鄉鎮“活”起來了,基層工作得到加強。今年起,城市“低保”人員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10%,今后3年每年再提高10%,力爭平均每人每月達到200元。今年是甘肅省社會事業投入增長最快的一年,尤其是教育投入,增加了100%。這些,對于一個財政困難的窮省來說,是具有戰略眼光的!

  在甘肅,無論走到哪兒,干部群眾都夸退耕還林好!那些樹、那些草,真是種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站在定西市(山加饞右)口鎮鳳凰嶺山頭放眼望去,萬畝山場層層疊疊,全披上了綠裝。鎮長掰著指頭算,就拿兩畝坡地來說,除了間種側柏,還能種1.4畝苜蓿,這些苜蓿能養1只小尾寒羊,一年下4只小羊羔,凈掙800元,畝均收益400元。羊糞可以用來積沼氣,既有燒的,又有肥,農民不用上山挖樹根、鏟草皮了。生態環境也改善了。

  從艱苦創業到開拓創新——

  銳意進取、百折不回的氣概是一種寶貴資源

  蘭州。母親河穿城而過。河兩岸盤踞著南北二山,山上成片的綠樹,將蜿蜒的黃河、雄偉的大橋、林立的高樓鑲嵌成一幅亮麗的都市風景。

  綠化兩山,談何容易!這里海拔1450—2300米,年均降雨量300毫米,蒸發量1400多毫米。上世紀50年代,蘭州人民從黃河背冰擔水上山植樹,到1999年底綠化面積共14萬畝。蘭州人說,山上種活一棵樹,比養活一個孩子還難。西部大開發國家投資6億多元,從黃河調水上山植樹,高的地方要13級提灌。3年內,參與兩山綠化人員超過300萬人次,近2000人“以山為家”。駐蘭部隊投入車輛4萬多臺次,投入人力13萬人次。兩山累計完成造林面積58萬畝,被稱為造林史上的奇跡。

  越是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人的主觀能動因素越顯得重要。從隴東山地到玉門關外,人們改造惡劣生存環境的拼搏,那種堅韌、執著的精神,無時不在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鍥而不舍”、“愚公移山”、“重整山河”,“莊浪梯田”堪稱代表。汽車在山間盤旋前行,目光所及盡是平平整整的梯田。莊浪縣耕地92萬畝,建成水平梯田89萬畝。34年、十任書記不間斷,移動土石方2.76億立方米,以1米見方堆成長堤,可繞地球六圈半!

  涇川縣。半個世紀以來,13屆領導班子帶領全縣群眾,矢志播綠,“不以人異,不以時非”。目前,全縣2480多條溝壑林木茂盛,不留死角;90%以上的宜林地得到初步開發。綠色就是豐碑。這是廣大群眾的偉大創舉,也有基層干部默默無聞的奉獻。他們的政績,印證在山頭、塬上、川里。

  優良傳統代代相傳,而新的歷史時期,領導干部更要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

  2004年上半年,甘肅省沒有開過全省規模的大型會議;今年7月,省委全會之后,決定1個月不開常委會,100天內不研究干部人事問題。省委要求各級領導深入基層,少開會,多調查研究;少講話,多辦實事。

  今年3月15日,蘭州市委決定“百日無會,一線干事”,各級領導集中精力投入到發展改革的具體工作中,市民拍手叫好。

  甘肅人民以銳意進取的精神、百折不回的氣概,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輝煌成就;這種精神和氣概是另一種寶貴的資源。

  科學發展構藍圖,甘肅未來會更新更美。

  推薦給: (責任編輯:王南)

  /圖片:

  · 中國區域發展從“單極突進”到“多輪驅動”轉變·新華時評:健全四大機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大東北在優勢互補中煥發生機· 天津濱海新區有望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第三極·邁向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新階段(區域協調篇)·《建議》解讀:落實科學發展觀在4方面形成保障·為什么須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和制度上形成更為有力保障·拖鞋和紅杏出墻的關系(來源:人民日報)文公子

   
最 新 圖 片
玉門競豪華 新廣場毀了重建 組圖:郎木寺入圍“2005中國魅力 組圖:甘肅郎木寺鎮躋身中國魅力 甘南非法采金礦危害生態 國土部門 甘肅樹徐高速公路發生車禍 兩車相 蘭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國排列

相 關 新 聞 相 關 專 題
新 聞 評 論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評論內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最新新聞
·人民日報2005年度特稿:春風正度玉門關
·項目甘肅 ——甘肅省“發展抓項目”綜述
·玉門競豪華 新廣場毀了重建
·組圖:郎木寺入圍“2005中國魅力名鎮”
·自殺?他殺? 西固一學生酒后墜樓身亡
·甘肅省報考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確認現場火爆
·甘肅省政府駐滬辦全力打造培訓平臺
·紀念紅軍長征70周年:歷史之美臘之子口
·“李氏文化”“李氏故里”商標注冊
·甘肅小使者見證奧運吉祥物
·甘肅省9單位和個人獲殊榮全國先進
·瑪曲縣公安局金礦派出所所長盛海林車禍遇難
·指紋考勤 西北師大敦煌藝術學院管理出新招
·五年后 踏水逛隴原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蘇榮在隴南調研
·甘肅省參加花卉六博會取得巨大成功
·甘肅省人民醫院學來新法治療乳腺癌已做40多例
·蘭州隴西路將建古玩一條街目標西北最大古玩城
·甘肅將用100億元打造道路新運輸新格局
·甘肅省發改委公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