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省扶貧辦組織有關人員,對新疆用工市場進行了一次實地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新疆缺少勞務人員達150萬人左右,勞務市場儲藏著巨大潛力。
對此,省扶貧辦、省勞務辦等部門提出,我省應抓住新疆缺工這一機遇,進一步加大對新疆勞務輸出的力度,把新疆建成我省最大的勞務輸轉基地,促進全省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兵團用工市場廣大當前,新疆勞務人員需求量最大的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始建于1954年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現有總人員256萬人,從業人員98萬人,耕地面積1400萬畝。近10多年來,兵團采取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全國各地勞務人員到兵團搞農業生產,目前農業生產一線70%的勞動力來自外省。
據省扶貧辦赴新疆勞務考察組調查,隨著西部大開發和國家對新疆開發步伐的加快,目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對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季節性臨時用工逐年增長,用工量較大。近年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加快結構調整,壓糧擴棉,使棉花種植面積迅速增加。
。玻埃埃衬晔盎üば枨鬄椋常谷f人,2004年為42萬人,今年達59萬人,加上采摘西紅柿、枸杞等勞動力,常年季節性務工人員需求量在100萬人左右。
二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提出“奮起二次創業,再造兵團輝煌”的口號,計劃逐步開發土地300萬畝,再增加60萬新職工,耕地面積達到1700萬畝。目前國家已經立項,并從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極大扶持。
這些即將開發的新墾區,需要大批勞務人員進行工程建設和承包耕地。三是除農業團場以外,兵團和地方的一些企業和部分在建工程也需要大量勞務人員。
加大輸轉條件有利我省與新疆山水相連,人文習俗相近,生產生活習慣基本相同。近年來,我省抓住機遇,重點加大對新疆勞務輸出的力度。至目前,我省到新疆務工人員已達56萬人,其中穩定就業的人員近24萬人,獲得當地城市戶口的人員達9萬人,每年進新疆采棉工超過30萬人。
。玻埃埃茨,勞務總收入達18億元。
通過調查,我省進新疆務工人員大多收入較好,到新疆的承包戶戶均承包地在60畝左右,戶均年收入1.3萬元—1.5萬元,人均收入3200元—3700元,遠遠高于原輸出地的收入;季節性采棉工采摘時間50天—60天,人均日采棉50公斤—80公斤,一個季節收入1800元—3000元。
同時,各團場用工單位對我省務工人員評價較好,覺得甘肅人老實、忠厚、本分,能吃苦,守信用,愿意使用更多的甘肅籍務工人員。
以安置長期勞務工為重點,目前,我省已在新疆建立了一些比較集中的勞務基地,一些市縣還與師團建立了穩定的勞務協作關系,為我省大規模勞務輸出打下了基礎。參與此次調查的省扶貧辦副主任張森告訴記者,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建設之初,甘肅人就比較多,現在這些甘肅人的后代基本上都在兵團工作,有不少還走上了師團領導崗位。“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人力資源’優勢,加強溝通和合作,不斷擴大我省向新疆勞務輸出的規模。”據了解,兵團對外來勞務人員非常重視,制定了很多優惠政策:兵團專門成立了拾棉工領導小組,對克扣拾棉工工資等現象,一經發現嚴肅處理;承包土地的長期務工人員,可以在農場落戶,轉為農場正式職工,并享受勞動保險和醫療保險;團場進行小康房建設,建房資金承包戶出一半,團場補一半,產權歸承包戶所有;承包戶剛去的兩年內,不論因技術和自然災害,虧損不掛賬并保證全家人的基本生活;承包戶子女上學免收借讀費,住校生還由團場給予生活補助等。這些優惠政策給務工人員帶來了實惠,也吸引更多務工人員到新疆務工。
抓住機遇擴大輸出雖然我省在新疆勞務和移民工作取得很大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
主要表現在:近年來,各地逐漸重視對新疆的季節性勞務輸出,忽視長期性的勞務輸轉和落戶工作;勞務輸轉重點縣工作發展不平衡,個別縣工作不力,跟蹤服務不夠,目前仍有13萬戶承包戶沒有在當地落戶,直接影響勞務人員的穩定和今后發展;同時,勞務人員落戶補助標準太低,缺乏統一的協調機構和必要的工作經費;一些市縣雖然在新疆設立了勞務工作站,但點多、面廣、線長,經費嚴重不足,有的連電話費都繳不上,可謂力不從心,鞭長莫及;勞務輸出人員素質低,缺乏培訓,從事農業生產和就業的能力低等。所有這些,都嚴重制約了我省向新疆輸出勞務的規模和進程。
為此,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省扶貧、勞務等有關部門提出了今后努力的重點:第一,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到新疆務工作為我省勞動力輸轉的重要途徑,抓緊抓好。目前,我省仍有100萬人需要異地安置,這部分人除省內生態移民和原有移民基地再挖潛外,主要是向省外輸轉,特別是向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有組織輸轉新職工,F在是我省向新疆輸轉勞務的最佳時機,各地應加大工作力度,盡可能快地占領新疆勞務市場,加大輸轉量,提高鞏固率。第二,建議省上加強統籌協調,積極向國家爭取項目,將我省列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一五”新增職工專項計劃的實施省份,爭取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扶持。
第三,整合我省在新疆負責勞務工作各個部門的力量,統一指揮,分級負責。進新疆務工人員多的市、縣,要設專門機構和派專人負責勞務工作,加強對勞務輸出人員的跟蹤管理和服務。第四,為適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結構調整和高科技農業發展,我省應有針對性地加大勞務輸轉的培訓,增強他們在兵團就業、扎根的能力。第五,建議省上加大資金投入,適當提高勞務人員的落戶補助。我省目前勞務人員落戶的補助標準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制定的,目前人均標準為400元—500元,連路費都不夠,支持勞務人員初期發展更沒有可能。第六,搞好我省“十一五”勞務輸轉規劃,爭取“十一五”期間每年向新疆安置長期性務工人員3萬人—4萬人,比“十五”期間每年增加1萬人—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