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部大開發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主題的第八屆西部論壇,將與8月15日在蘭州舉行。屆時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鄧楠,將與沈國舫、周干峙等1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來蘭參加論壇,其中有10位院士作主旨報告。
如此多的院士來蘭參加論壇,這在我省還是第一次。昨日,省科協宣傳部苗世新部長向本報介紹,第八屆中國西部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專家論壇(簡稱西部論壇),由中國科協、中國工程院和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省科協承辦。
西部論壇是為了發揮中國科協和中國工程院的專家優勢,圍繞黨中央的總體部署和西部各省(區、市)確定的發展規劃,對西部地區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開展跨學科、跨行業、跨部門的討論,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貫徹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我國西部地區的發展,向當地黨委和政府、向黨中央和國務院建言獻策的全國性重要學術會議。
論壇期間,10位院士將就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城市化、生態、糧食安全、中藥全球化等諸多方面作主旨報告,同時并針對我省科技、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參加論壇的還有西部其他11個省市的領導和科協主席,以及一些專家學者,共300多人。論壇設一個主會場,三個分會場。
本報作為西部論壇協辦單位,將對這次高層次、高水平的論壇作全方位報道,并進行院士專訪。(記者李伯陽)
新聞特寫
記者李伯陽 實習生李孟霏 楊樹麗
“規格最高的一屆”
“與前七屆論壇相比,本屆論壇規格、層次最高。”一直參與論壇籌備工作的省科協學會部魏曉明部長告訴記者。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鄧楠率兩位書記親自參加論壇,并致開幕詞,這在前七屆論壇是沒有過的。此外,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沈國舫院士帶15位院士參加論壇,并有10位院士作主旨報告,這也是以前未曾有過的。
西部論壇是每年一屆,在西部12省市輪流舉行。本次論壇恰逢西部大開發五周年。今年3月,我省提出了本屆論壇的主題,得到了中國科協的認可。隨后,省上為做好論壇的籌備工作,專門召開了幾次協調會。6月初,為使這些院士充分了解甘肅,并對甘肅的發展提出真知灼見,省科協專門向參加論壇的院士提供了有關甘肅的一些資料。魏部長介紹:“現在院士們針對甘肅的實際,已經提出了一些關于科技、經濟、生態、中藥等產業發展的具體建議。此外,本屆論壇還有兩項重要成果,一是出版了有311篇共200萬字的論文集;二是論壇后,要將院士、專家學者對西部大開發尤其是甘肅的發展有價值的建議,報告給黨中央和國務院。”
作報告院士
沈國舫 1933 年11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嘉善,林學與生態學家。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北京林業大學校長,中國林學會理事長,北京市政府專業顧問。現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林業科學》、《森林與人類》主編。中國現代森林培育學的主要創建者和學科帶頭人。
周干峙 江蘇蘇州人,生于193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建設部特邀顧問,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著有城市化、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交通、住宅建設、舊城改建、城市房地產以及規劃設計改革等方面的論文數十篇。周干峙曾是中國技術政策中有關城鄉建設(國家科委藍皮書第6號)的主編,因此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陳毓川 礦床地質專家。浙江省平湖縣人。1959年畢業于烏克蘭頓涅茨理工大學。國土資源部研究員、原地礦部總工程師。在國內開拓區域礦床成礦模式研究領域。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佩成 1935年1月30日出生于陜西省乾縣。農業水土工程及水資源與環境專家。現任長安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干旱半干旱地區水資源與環境研究培訓中心主任。
徐德龍 1952年8月出生,甘肅蘭州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硅酸鹽工程專家。現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長,教育部生態水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粉體工程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硅酸鹽工程及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與工程技術研究,推廣和教學工作,是我國在該領域中的學術與技術帶頭人。
魏復盛 1938年11月生于四川簡陽縣。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的研究方向是:1、環境化學;2、環境污染與健康;3、環境監測分析技術與方法。近十年他關注環境污染與健康的研究,開展與美國的多項合作研究,如“空氣污染對呼吸健康的影響研究”等。
姚新生 70歲,藥學博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藥科大學教授,深圳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中心主任,暨南大學藥學院名譽院長兼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所所長。1955年7月東北藥學院(現沈陽藥科大學)畢業,留校任教至今。目前,擔任中國藥學會副理事長等社會職務。
薛群基 1942年11月28日生于山東省沂南縣。著名材料化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為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席。他是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之一。
湯中立 1934年10月生于安徽省安慶市。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礦產勘查專家,礦床學家。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長安大學、蘭州大學教授、博導。其中主要成就是在陳鑫先生指導下,依據報礦線索,發現并普查評價了金川鎳礦。后來,又負責勘查發現了二礦區深部隱伏富礦體,使金川鎳礦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鎳礦。
任繼周 草業科學專家。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甘肅草原生態研究所名譽所長、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名譽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名譽院長,中國草原學會首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