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甘肅新聞>>甘肅>>正文 |
甘肅文物精華:清水出土的漢代青銅香薰 |
(2005-8-5)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甘肅日報 劉家興 打印本頁 |
|
|
香薰又稱薰爐,是焚燒香料的爐具。春秋戰國以來歷代均有制作,秦漢時最為盛行。源于古代祭祀焚香用的香爐,從質地上講,有銅、陶、瓷的,也有青銅鎏金的,還有玉雕的;造型有竹節形長柄薰爐,也有短柄獸座薰爐,最常見的是“博山爐”。博山爐一般爐體呈豆形,上有蓋,蓋高而尖,雕刻成山巒狀,象征海上的“三山”(蓬萊、方丈,瀛洲)仙境,下面為象征海水的盤座。當香料燃燒時,煙霧縹緲,如同仙境,正如李尤在《薰爐銘》中描述,“上似蓬萊,吐氣委蛇,芳煙布繞,遙沖紫微”。
清水縣博物館藏有一件漢代青銅質地的博山爐,該器通高18.5厘米,最大腹徑10.5厘米,重0.62千克,由爐蓋和爐體兩部分組成,子母口扣合。爐蓋鏤雕成山巒狀,其間飾羽人、瑞獸等,頂部立一朱雀,尾巴上翹至背部,頭高昂,口銜環,神情專注地望著遠方。爐體呈豆形,腹部深闊,肩上飾寬帶紋一周,其上堆塑弦紋一道,兩側各一鈕,鈕上均一環,環較大,便于提攜;柄粗而短,中間凸起粗弦紋一周,其上一小孔,柄下部緊束腰,一松一緊,既美觀大方,又便于取放時不易脫手。束腰處與喇叭形底座相連,座面上雕飾暗斜線紋,主紋為蟠螭紋,紋飾生動美觀,技法嫻熟自然。
整件器物做工考究,造型美觀,自然古樸,局部地方還有鎏金的痕跡,不僅是一件精美的實用器,也是一件難得的藝術品,此爐于1975年出土于黃門鄉長谷村漢墓,1996年被國家文物局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