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說,“到群眾中去”,所以解放軍扭著秧歌進了北京城。當群眾需要娛樂時,為什么我們不能熱情地擁抱這個狂歡的時代?
9月中,張寶全的“超級征名”剛剛熱熱鬧鬧地開場,業內就已經出現了一些對“超級征名”的“口誅筆伐”。
有人說,張寶全你也是個文化人,炒作新項目再次征名本來就顯得有點江郎才盡,怎么還和“超級女聲”攪和在一起,真俗;更俗的是,“超級”的名頭、短信參與的方式、“PK”的主張、M進N的層層推進組織方式,無一不照搬;也有人說,自從看上EVD后,張寶全與文化業已是漸行漸遠了,反倒與娛樂業越走越近,可惜啊!
總而言之,當張寶全聯手旅游衛視PK他的朝陽北路項目時,娛樂時代的大眾就開始PK張寶全了。
不過很顯然,喜歡娛樂化的絕不僅僅是張寶全一人,當“超女”和民主、制度、草根等等嚇死人的名詞混在一起時,時尚的文化人便紛紛向“PK”致敬了。而且,從3年前的蘋果征名到今天的“超級征名”,張寶全沒有變,也不需要變——五百年前齊天大圣使的是筋斗云七十二變五百年后齊天大圣用的依然是筋斗云七十二變。有的東西,變是時尚,不變是風骨。
聯系這幾年張寶全對于行為藝術的愛好,我們完全可以把這次超級征名當作張寶全的一次行為藝術表演:表明地產界對于一種社會現象的態度;就文化界而言,是對于大俗大雅的一次現實性的追問。張寶全在接受記者訪問時就自問:什么叫“大俗即大雅”,要看它會影響到什么人,如果影響了很俗的人,也影響了很雅的人,它就是大俗大雅。
看看媒體披露的“超級征名”PK秀評委名單吧:其間無一不是文化人,而且還是特標準、特有名的那類。諸如以辛辣尖酸的小雜文著稱的新一代時尚媒體教母洪晃,知識淵博的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以地產評論著稱近年來又戀上行為藝術的地產名記陳大陽,清華大學著名海歸教授周榕、設計了多座前衛樓盤的著名建筑師王暉,等等,等等,再等等。
這么些標準的文化人,欣然同意做“超級征名”的評委。這說明,從“ 超級女聲”到“超級征名”,娛樂全民化的社會趨勢已經相當明顯。毛主席說,“到群眾中去”,所以解放軍扭著秧歌進了北京城。當群眾需要娛樂時,為什么我們不能熱情地擁抱這個狂歡的時代?
這種狂歡是要提醒我們,我們的城市正在遭受一種地產暴利的過程,這一輪地產開發聲勢浩大,但是從城市文化角度來看它究竟是建設還是破壞,向人們提出了反思,這種反思在于想提醒或者提出來,讓大家能夠關注實際上當建筑成為我們生活形態或者生活方式一部分的時候,實際上對建筑的關注就是對自己未來生活的一種關注。
孟子他老人家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從十多年前全民看“渴望”,到現在全民看“超女”、全民看 韓劇“大長今”,你會發現,我們是多么急需一種日常的娛樂,強烈的、全民的、甚至是被批斥為“低俗”的娛樂,以此來對抗或抵御快速變化的生活所帶來的壓力和苦悶。
說得再狠一些,那些對娛樂全民化趨勢現在還不屑一顧的評論家們,其實也從“口誅筆伐”中找到了自己的娛樂快感。應該說,娛樂本來就沒有高尚與低俗之分,因為在快樂面前人人平等。
個性化有很多種表達方式,觀念更在于強調一種個性化觀點,在這個觀念之下通過時空和人力的參與使個性化獲得一種不同表達。張寶全只是比其他地產人更早看到這個趨勢罷了。
這樣看來,張寶全的“超級征名”,只不過是使廣大購房者又多了一次找樂的機會。 房地產本來就是一個讓人不太輕松的行業,更需要時不時地加一些娛樂調料。
兩個月以前,如果你沒有看“超級女聲”,那么你落伍了;一個月以前,如果你沒有看“大長今”,那么你也落伍了;現在,張寶全說:如果你沒有參加“超級征名”,那么,你就真的落伍了!
鏈接:張寶全的超級PK秀過程
9月8日,今典集團宣布與旅游衛視合作,為朝陽北路項目重獎征名。案名通過短信、網絡 平臺提交,每10天產生5名入圍獎,最終15名入圍者將通過“現場PK”產生最終案名。其極具誘惑力的口號是:“想1個案名,發1條短信,得1套房子!”(記者 旺財)
9月10日,今典集團公布“超級征名”評委名單
9月8-18日:第一輪征名
9月19-30日:第二輪征名
10月1-18日:第三輪征名
11月8日(暫定)開始:15進10、PK 10進3、PK 3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