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浙江頻道11月3日電 金都召開首屆文化藝術節;六合·天寓舉辦中國當代藝術展;盛元·慧谷要在小區里留下國內頂尖雕塑大師的作品;金成房產在業主范圍內舉辦攝影大賽,把最美的家展示給這個家園的所有主人……近段時間,杭州樓市的上空彌漫著濃濃的藝術芳香。
有人說,房地產原本就是一門融產業遠見、投資技巧、做事風格、政策環境等為一體的藝術,如果操作得當,它完全可以成為城市的一件藝術品。而業內人士則認為,近段時間杭州的房地產開發紛紛與藝術結緣,不管是搞噱頭也好,還是真正有所作為也好,都體現了開發商在為城市增添藝術色彩上的反思,不管做得到不到位,都應該說是一種進步。
藝術風,一夜刮遍杭城
這兩天,濱江尚未交付的樓盤六合·天寓工地上人來人往,一場名為“寓·言——中國當代藝術展”的展會在該樓盤8000平方米的地下車庫舉行。
走進地庫,一眼就能瞥見一件名叫《廣場》的聲音裝置作品。這個作品用120個空的汽油桶組合而成,汽油桶中嵌入高音喇叭,頂上放有放映機,前面則是一個旗桿。據說用來比喻當年人們居住的筒子樓,反映嘈雜的、不自然的生活狀態。據介紹,這場藝術展歷時10天,參展的30余位藝術家來自全國10個城市。
與此同時,位于閑林的江南春城,剛剛結束了一場藝術節。由江南春城業主和喜愛這個樓盤的準業主們集體參與的攝影展和征文大賽,剛剛篩選出數十件精美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民間藝術家”用自己平實的藝術語言,描述一個他們心中所向往的舒適的家。樓盤藝術節帶來的樸實與溫馨,正在數百名業主心中蔓延。
同樣是濱江的一個樓盤盛元·慧谷,近日也正在悄悄醞釀一場歷時3年的國際雕塑邀請展。策劃這次雕塑邀請展的西元推廣機構總經理蔡曉君說,這個邀請展是作為一個中國雕塑界的重要課題來操作的,結合盛元·慧谷小區的景觀特色,塑造20尊雕塑作品,永久地留在這里。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把創造藝術社區提到議程上來的開發商,遠不止這幾個。在風景如畫的富春山居,金都房產也剛剛召開了首屆文化藝術節,讓業主們觀賞來自全國各地的民間藝術,包括北京、廈門、武漢、嘉興以及杭州。金都房產想要傳播的文化理念是: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金都房產要把它們融合在一起。
除此之外,通和房產也打算在明年1月1日舉辦一場音樂會。音樂會將與境外的演出團體合作,屆時,通和將邀請公司的部分業主,免費欣賞。
藝術,為地產帶來什么
如果要說藝術給地產帶來的好處,不得不說地產界的一個人物:潘石屹。這位渾身散發著藝術氣息的房產商,開發的每一個產品都沾滿藝術痕跡。個性林立、風格前衛的SOHO現代城,曾在業界傳為美談。業內人士說,老潘擅長把藝術品的價值提前激發出來,轉化為商業價值,賺來盆滿缽滿。僅SOHO一個項目,就給老潘帶來了年銷售收入24億元的滾滾財源。
這樣的例子無疑會讓開發商怦然心動,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杭州不少開發商甚至想得更遠。蔡曉君以雕塑展為例,盡述藝術給地產帶來的種種好處。第一,從房產品本身來說,藝術的價值經久不衰,會提升樓盤檔次,房產品附加值增加,甚至會使這個小區成為藝術活動一大集聚地;第二,從房地產開發來說,是把雕塑藝術和房地產開發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新開發模式;第三,對一個城市來講,城市需要藝術氣質,而其中的藝術建筑,能夠為城市提供藝術的造血功能。
六合房產總經理助理祝軍華則說,六合·天寓之所以要辦一次藝術展,主要是因為天寓的理念和當代藝術一樣,都是新生事物,不代表主流,有些邊緣化,但屬于先鋒派。而天寓的業主都是有藝術追求或從事與藝術相關的行業,比如室內設計、建筑設計、美院老師等。
藝術,樓盤的高附加值
很多人用“多事之秋”來形容今年的房產市場,隨著供求關系發生逆轉,開發商與購房者之間的地位也悄悄轉變,自然,開發商的營銷思路也發生了改變。
通和房產企劃部經理陸則非說,目前市場正處于轉型期,很多公司選擇打折等直接的營銷方式,但這不是長久之計。在這樣的敏感時期,很多開發商認為,只有提升服務檔次,增加對業主的服務反饋,提升樓盤的附加值,才是正確的做法,而提升樓盤的藝術品位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通和房產除了醞釀舉辦音樂會之外,平常也舉行攝影大賽等提高業主藝術修養。
今年7月份,閑林樓盤西溪山莊花110萬元拍得藝術作品《西溪梅竹山莊圖冊》,此舉也曾在杭州房產界引起轟動。提及此事,華安房產副總葉軍說,這樣做主要是讓業主們更多地了解西溪文化。因為一個真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房子必須要有文化含量,有文化傳承。作為建筑這種“凝固藝術”的締造者,開發商建造的不單單是房子,更應該是承載地域傳統文化精髓與現代人性和諧文化的精神家園。
蔡曉君認為,對一個樓盤來說,新科技、新材料這些東西,無論在建造時多么超前,更新換代都非常快,隨著時間推移,終究遭到淘汰。而且這些東西很容易被復制,所以,目前樓盤同質化傾向越來越明顯。只有藝術品是不一樣的,它不會因為歲月而折舊,相反價值會越來越高。
藝術地產,還缺什么
仿佛不食人間煙火的藝術與商業目的明顯的地產聯姻,這被許多人認為是藝術的墮落,甚至有人認為,藝術只是地產的玩偶,被拿來作為噱頭十足的營銷手段。
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杭城不少樓盤紛紛在藝術文化領域粉墨登場,但很多僅僅是喊喊口號,并不能對樓盤的附加值起到多大的提升作用。對此,蔡曉君也認為,藝術跟地產結合,并不僅僅是思想、概念的東西,只有真正落到實處,藝術才能為地產添彩,地產也才能讓藝術煥發出更多光彩。
陽光顧問總經理余先鋒對于藝術地產能否在杭州生存提出疑義,他說,藝術地產其實在北京、上海根本不是什么新鮮事,并且發展也比較順利,但杭州人似乎不大吃這一套,很多在其他城市非常受寵的藝術展、藝術活動都往往在杭州遭受冷遇,由于杭州文化方面的原因,藝術地產在杭州要真正得到人們的認同,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對此,祝軍華表示這樣的疑義不無道理,但他又強調說,有一個理念會越來越得到人們贊同,那就是一個樓盤真正的價值在于設計而不是材質。在一個很差的建筑表面,憑借用昂貴的材質得到市場的認同,這將越來越行不通。當然,要提升樓盤的藝術價值,也要從提升建筑本身的藝術設計來入手。
也有業內人士坦言,將藝術融入到房地產的設計策劃營銷中,雖然目前方式稍顯單一,操作大多浮于表面,但藝術以鮮明的視覺和行為沖擊引發人們從藝術的角度重新看待城市、看待地產,讓地產從冷冰冰的鋼筋水泥中掙脫出來,真正帶上藝術的氣質,表明了開發商更多地開始關注地產與城市、地產與日常生活、地產與人文的關系,所以無論結果如何,都是一種進步。作者:吳彩萍、秦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