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時可以花多少錢?華人首富、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的答案是:3106億港元。而今,這樣的投資大手筆正在被李氏運用于地產業務在內地的擴張。
攜手家化分享“海棠灣”
今夏一度沸沸揚揚的上海家化集團與李嘉誠暗中爭奪的海南三亞“海棠灣”項目, 10月25日終于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初見分曉。和記黃埔、保利集團以及上海以家化為首的“上海聯合體”,在“海南省介紹會暨項目簽約儀式”上與海南省政府簽訂了關于開發“海棠灣”的意向性協議,主要涉及的開發內容為旅游配套設施和豪華酒店等。
據透露,該項目初步確定的一期意向性投資金額約為150億元。但海南省政府招商辦有關負責人透露,“具體的開發規劃目前尚無定論”。而先前和黃傳出欲在當地建造媲美中東迪拜“帆船酒店”的超豪華酒店,因此,業內人士估計,“海棠灣”項目的投資總金額或將超過1000億元。
而浦東陸家嘴近10萬平方米的黃金寶地——超級綜合商業項目“竹園商貿區地塊”下月最后花落誰家,亦是引發業內極大關注的一場好戲。坊間流傳,在6月末進行的該地塊的商務標開標會上,和記黃埔可能以46億元奪得該地塊。
當記者致電和記黃埔地產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佘耀庭向其求證時,他仍然以不清楚為由而三緘其口。
而業內人士猜測,雖然有意借機進軍商業地產開發的上海百聯集團,會放手一博,但此前一度失意浦東濱江地塊競標的和黃必然在此發力,最后勝出的可能極大。
雖然2004年和黃地產項目的營業額尚不到整個集團的4%,今年上半年地產及酒店業務只有34億港元,看似不容樂觀。所謂的業績下滑,并沒有影響到李嘉誠對內地樓市的“跑馬圈地”興趣。僅僅一年半,和黃在內地新增土地儲備已經達到300萬平方米。
“未來開發儲備達到5年以上,以獲得更穩定的收益”,和記黃埔地產中國事務區總經理譚健旭對和黃近期的土儲斬獲頗豐流露出志得意滿。據和黃2005年中報顯示,其在內地24個城市一共擁有42個地產項目。其中分布于12個城市的22項土地儲備正是最近一年多來新增加的。
到2005年6月,和黃土地儲備已超過600萬平方米,這比2003年翻了整整一番還不止。年報還顯示,2002年年底和黃的土地儲備中,內地儲備占72%;而到2005年,這一比例已經上升到93%。
北上南下、東舉西進;厥捉衲晟习肽,李嘉誠在內地的攻城略地令人咋舌:2月,通過股權置換以2.6億港元購得上海馬橋住宅發展項目;3月,以3.472億元人民幣在成都溫江拍得一幅37萬平方米的“地王”;5月,以16.23億元人民幣進軍武漢江漢區,拿下2幅總面積超過16萬平方米地塊;10月再斥資5億元人民幣收購重慶北部新區一幅土地,用以發展住宅及商用物業。
除了在中西部城市儲備土地,和黃又將觸角伸向環渤海灣地區。同在5月份,先是以1.84億元人民幣收購北京市昌平區占地約30萬平方米的北新嘉園住宅項目,后又投資約10億人民幣,與天津市地下鐵道總公司聯合開發位于天津市營口道的一幅近2萬平方米的土地。僅京、津兩地,今年和黃便已豪擲近12億真金白銀。
內地的地產業務在和黃整體地產業務中的盈利作用已經越來越明顯,和黃的地產重點正在轉投內地!焙忘S地產一位高管曾經向記者透露,單以純回報率計,目前上海樓市的利潤在亞洲仍屬偏高,去除各項成本,寫字樓每年純回報率有5%~7%,住宅的純回報率高達8%以上。
長線而漁
一個明顯的變化是,近兩年和黃所拿地塊不再局限于所謂“中心城市的中心地塊”,武漢、成都、西安、長沙等二線城市更受到李嘉誠的青睞,在巨大的潛在利潤空間面前,與新鴻基、恒基等相比,和黃憑借老辣的眼光已經占盡了先機。
就和黃競拍所得成都溫江地塊而言,記者熟識的一位新希望集團高層人士估計,以現在成都房價走勢分析,銷售價格即使是控制在3800元~4500元/平方米,和黃也應該有13.7%~25.3%的利潤!岸@在成都南部新區區域價值提升中,顯然還只是保守估計”,這位人士說。
他的判斷是,“相對東部而言,由于不少中西部城市房地產沒有細分成中高低端市場,物業開發結構上有欠缺,導致某些核心地段的高價值沒體現出來,而如和黃經過香港市場多年磨練的港商,正好是做高檔住宅及商業辦公物業等高端產品的行家,就是瞄準這些極具升值潛力的地塊來的!
“鑒于內地二線城市經濟發展潛力,預計未來2至3年樓市就會相當興旺,樓價也比一線城市有更大的上升空間!弊T健旭表示。
上海世邦魏理仕物業顧問有限公司住宅部董事張青認為,雖然和黃等港資地產巨頭內地的業務也存在動遷等方面的難度,但依托于強大的資金實力和長遠發展的戰略考慮,宏觀調控對其不會帶來大的波動。
“和黃隨時隨地尋找著機會,一旦有優質項目進入他們的視野,和黃往往會長遠考慮,只要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口的消費能力達到一定水平,項目的地理位置又適當,估算投資能帶來合理穩定的回報,他們就會采取進一步行動!睆埱嗳缡窃u價。
不斷涌現“樓市危言”、泡沫論甚囂塵上之際,和黃此時的一連串動作確實有些出人意料。但出其不意似乎是和黃一貫的作風,其迅猛增長的土地儲備,似乎正在重溫70年代一舉成為港府之外最大“地主”的驚人一幕。
而和黃自1992年涉足內地房地產業務亦是如此。近兩年其在滬開發的一些項目,大多數是和黃在1997、1998年完成的土地儲備。適時的亞洲金融風暴是上海房地產最為低迷的時期,大開發商無人愿意進場,而李嘉誠卻一舉在上海拿下了梅龍鎮廣場、四季雅苑及其毗鄰的Regency Park、古北項目。
此后,和黃一直穩住不動,直到90年代末才開始盤整地塊并逐漸啟動項目,而這些地塊此時的市值已遠遠超過當年批租的成本,李嘉誠如愿獲得十分可觀的土地增值及物業開發雙重收益。
與內地企業的最大差異在于,和黃總是善于早期獲取“邊緣土地”,“圈而不發、坐待升值”的現象,在港資地產商并不鮮見。宏觀調控帶來的暫時性冷場,再次為李嘉誠提供了重操當年拿手好戲的契機。慣于“逆市而上”的和黃在如今樓市態勢下的“豪舉”,由此看來并不難理解。
中原地產研究及顧問高級經理關志康指出,10月中旬李嘉誠以高出起拍價近9成的94億港元,競得香港“何文田”豪宅地塊;相比之下,和黃目前分布內地多個城市的投資,規模并不算很大,加上投入期可能分攤至5-10年,平均每年實際投資就更有限。
顯而易見,坐擁強勢資本的好處就是,用時間的代價令土地自然增值。和黃的每一步落子,早已想好了相應的后招。
“更關注中長期市場的發展,戰略不受短期市場變化影響!边@是和黃地產中國事務部總經理譚健旭給出的說法。他的言下之意是,對和黃而言,現在土地儲備遠比發展項目更重要,時機更難得。
譚健旭表示,長實和黃在內地及海外開展的地產業務,將均從不同的入口,采取擴大投資組合的中長線投資策略,而且“這種策略取向將會是持續性的資本擴張”。
重兵屯集內地的拓展計劃才剛剛開始。5年、10年甚至20年,對于和黃而言都等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