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世界健康開出“中國藥方”
——“一帶一路”上的中醫藥論壇側記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薛硯
伴隨著英語、法語、俄語的同聲傳譯,甘肅中醫藥產業發展的聲音正在被世界聆聽。
嘉賓云集。
8月23日,第二屆中國(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在素有“千年藥鄉”之稱的隴西盛大開幕,作為此次博覽會的重要活動之一,“一帶一路”上的中醫藥論壇同步舉辦。來自“一帶一路”沿線12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衛生行業專家匯聚一堂,共話中醫藥發展。
既有海外各國傳統醫藥發展現狀介紹,又有各國引進中醫藥的發展歷史;既有對當前中醫藥在海外發展瓶頸問題的剖析,又有對中醫藥投資項目合作的期盼……論壇現場,海內外嘉賓用不同的語言表達了一個共同的愿望:希望中醫藥在“一帶一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仔細記錄。
論壇上,印度尼西亞食品藥品管理局局長特別顧問、印尼傳統藥物協會副會長托馬斯·哈托諾認為,完善規范的中醫藥國際標準可以讓中醫藥進入印尼市場更加順利。他同時表示,印尼政府歡迎中國醫藥企業在印尼開展醫藥項目投資合作。
馬來西亞衛生部副部長李文材介紹,2011年,中馬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馬來西亞政府關于傳統醫學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開啟了馬中兩國中醫藥合作的新篇章。2016年,中國傳統醫藥療法被《馬來西亞傳統與輔助醫藥法令》所認可。李文材表示,隨著法令的實施,馬來西亞不僅為公眾提供了更多安全有效的傳統療法,同時也在不斷推動這些療法進入馬來西亞國家衛生體系當中。他希望馬中兩國可以在傳統醫藥療法方面有更多的合作,共同為兩國人民的健康福祉作出貢獻。
中醫藥“走出去”,需要以人才培養和文化融合來促進民心相通。
“最近幾年,烏克蘭興起了‘中國熱’,人們不僅喜愛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美食,中醫針灸療法也開始在烏克蘭流行起來。因此,很多人都開始在我們學校學習中醫課程。”烏克蘭國立醫科大學副校長斯科爾盧科·麗瑪說,2013年,烏克蘭國立醫科大學與甘肅中醫藥大學(原甘肅中醫學院)就開展學術交流和高層次醫療衛生人才培養、聯合成立岐黃中醫學院、開展中醫生態保健旅游等事宜與甘肅省達成協議并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我們兩國之間的中醫藥交流合作結出了豐碩的成果。與中國甘肅展開多方面交流合作后,我校的學生借助岐黃中醫學院的學習和在甘肅中醫藥大學的實習課程,中醫診療水平得到極大提高。目前我們學校已經培養出具備中醫基本執業能力的醫生44名。自2003年至今,學校學習中醫課程的人數達1.5萬人。”斯科爾盧科·麗瑪說。
泰國是除中國之外,第一個中醫全面合法化的國家。泰國衛生部傳統替代醫學司副司長頗末·撒提拉介紹,目前泰國有9所大學開設中醫專業,1066人具有中醫執業資格,1863名現代西醫接受過為期3個月的針灸、艾灸課程。
如何更深層次地讓歐洲了解中國中醫藥文化?法國歐洲中醫中藥發展研究院院長畢征慶說:“要更深層次地讓歐洲人了解中醫藥文化,可以通過共同的科研項目促進國際交流,也可以通過舉辦大型中醫藥文化展覽、健康講座和科普宣傳活動,讓歐洲人了解中醫藥,愛上中醫藥。”
“方”不在多,心契則靈。“一帶一路”上的中醫藥論壇雖然落下了帷幕,但中醫藥融入“一帶一路”發展的細膩“工筆畫”才剛剛落筆。
甘肅作為中華醫藥的重要發祥地,地處絲綢之路的黃金地段,將會持續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中醫藥領域的務實合作,大力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為世界健康開出“中國藥方”。
攝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子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