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平在岷縣漳縣調研災后重建時強調
堅持把災后重建與扶貧開發相結合
不僅要重建美好家園還要脫貧致富
甘肅日報漳縣4月23日訊(記者白德斌)4月22日至23日,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偉平在岷縣漳縣調研災后重建時強調,災區各級黨委政府要始終牢記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繼續把岷縣漳縣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作為一項重大任務抓緊抓好,在高質量完成好各項重建工作的同時,創新思路方式推動精準扶貧,扎實推進災后重建與扶貧開發雙重任務,努力使災區群眾早日建成幸福美好新家園、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岷漳地震災后重建以來,各項重建工作緊張有序開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至今年4月15日,已開工建設重建項目1897項,開工率為94.7%,完工883項,投資完成率達到76%;共完成13.56萬戶居民住房維修加固任務,9.28萬戶重建住房基本建成;建成210所小學、幼兒園和50所中學,以及62個鄉鎮衛生院、451個村衛生室,其中有209所學校、幼兒園和144個衛生院(室)已經投入使用。
劉偉平先后實地調研了岷縣梅川中心衛生院、梅川新區和永星村、永光村集中安置點,茶固小學,以及漳縣火車站小城鎮、大草灘鄉新聯村、武當鄉張坪村異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和武陽中學建設情況,對城鄉居民住房重建和學校、鄉鎮衛生院等公共服務設施恢復重建項目的進度、質量進行了現場檢查,與受災群眾面對面交流,聽取大家對災后重建的意見建議,并主持召開座談會,研究部署完成今年岷漳地震災后重建重點任務的措施,為順利實現三年重建目標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劉偉平指出,岷漳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得益于省市縣三級聯動,各負其責,省協調指導小組和辦公室及時協調,市縣實施領導包抓、在重建一線考察考核干部等有效的責任制度,提高了參與重建工作單位及群眾的積極性,特別是災區市縣和各有關部門自覺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作為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陣地,廣大干部和災區群眾一道奮戰在災后重建一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整個重建工作總體上有力、有序朝著目標任務順利推進,符合群眾的期盼,受到了群眾的擁護。今年是岷漳地震災后重建的重要一年,能否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對于順利實現“災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超過災前水平”的重建目標、增強災區群眾脫貧致富、全力以赴奔小康的信心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省政府各相關部門和定西市、岷漳兩縣要把災后重建作為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和最大的民生工程,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科學統籌,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以赴抓好災后重建的組織實施,使項目早建成、早發揮效益,受災群眾早得實惠。
劉偉平強調,要嚴格執行總體規劃,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確保按規劃確定的時間節點完成各項任務。對由于項目整合原因未按時建成的一些學校、衛生院(室)項目,要在保證質量前提下,加快施工進度,特別是確保學校在秋季開學投入使用。統籌協調推進交通、水利、重點小城鎮、重災村和集中安置點基礎設施、省內異地安置區建設等年度重點任務。把災后重建和小城鎮建設相結合,把小城鎮建設與當地旅游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相結合,創新扶貧資金扶持機制,以地方特色的小城鎮建設,輻射帶動群眾特別是貧困受災群眾脫貧致富。打好重災村、集中安置點的通村公路、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硬仗,在7月底前完成,確保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項目及時發揮作用。選擇一些住房重建和改造項目,幫助改造成更加舒適、方便、節能的示范戶,更好發揮新建住房的功能,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引導農民群眾整治鄉村環境,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劉偉平指出,岷漳兩縣作為集中連片特困縣,近年來災貧疊加,災后重建和扶貧開發的任務都很重。市縣兩級要認真研究如何實現災后重建與脫貧致富的雙重目標,利用集中安置小城鎮建設,積極探索將支持貧困戶的產業扶持資金入股可經營性資產,從而獲得固定分紅;引導外出務工、勞動技能缺乏的貧困戶流轉土地經營權,實現穩定收入;積極探索將沒有致富能力的貧困戶財政貼息貸款額度整合配置給種養大戶和致富能人,與他們建立扶貧幫帶契約關系,通過能人帶動,加快貧困戶脫貧致富步伐。
劉偉平要求,要切實提高項目建設管理水平,始終將質量安全緊緊抓在手上,嚴格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確保為災區人民提供安全合格的工程。要嚴格管理重建資金,加強對資金使用情況的跟蹤審計,保證資金及時發揮效益。要深入重建一線,扎實細致地做好群眾工作,讓群眾充分參與、民主決策,調動群眾支持重建、參與重建的主動性。要靠實工作責任,強化督促檢查。凡省委省政府、省協調指導小組作出的重建部署,務必自上而下一以貫之落實到位,做到不落空、不走樣。
省政府秘書長張生楨一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