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訊(岷縣特派記者趙野 薛長明)災難無法逃避,親人一路走好。7月23日17時許,永光村四社村民為該村遇難村民舉行集體葬禮。當日16時許,記者在距離葬禮500米外就聽到村民的哭聲。記者在現場看到,10副棺材一字擺開,村民們正在分別為遇難者舉行入殮儀式,遇難者親屬表情凝重,現場群眾一片肅穆。
7月22日地震發生后,永光村四社5戶村民被滑坡的山體整體掩埋,導致12名村民被埋,當日10名被埋群眾被武警消防官兵挖出時均已遇難。23日,另兩名被埋群眾也被挖出,遺憾的是也已經遇難。
地震發生后,當地氣溫突升。為了響應政府災后防大疫的號召,遇難者家屬第二天就開始安葬自己的親人。“死者為大,入土為安,當務之急是進行自救和重建,家人不在了,但生活還得繼續。”一名遇難者家屬告訴記者。
死者已矣,生者堅強。經歷了大悲大痛的永光村村民,也許很長時間都難以撫平內心的傷痕,但我們相信,他們一定會在廢墟之上重建家園,迎來嶄新的生活。
-希望不滅
岷縣災區首個地震寶寶降生
7月22日晚10時30分許,梅川鎮永星村產婦蔣亞飛在臨時搭建的帳篷里順利生下一個女嬰,這是岷縣地震災區震后誕生的第一個新生命。
7月23日,記者在岷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監護室,見到了地震發生后第一個地震寶寶——一個女嬰。嬰兒是提前了一個多月的早產兒,但各項生命體征正常。
7月22日早晨,還在睡夢中的蔣亞飛被一陣巨響驚醒。當時房子里的磚塊和土坯紛紛往下掉,蔣亞飛剛往門口跑了幾步,整間房子就坍塌了,懷著身孕的蔣亞飛被壓在了廢墟下。此時, 70歲的爺爺沖進屋里,拼命將孫媳婦從廢墟中拽了出來。當晚9時許,蔣亞飛突然覺得肚子疼痛難忍,但進入永星村的道路處于中斷狀態,急救車輛根本無法進入。無奈之下,蔣亞飛的婆婆找來了當地一位負責接生的老人為兒媳婦接生,大家用塑料布搭了一頂簡易帳篷。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蔣亞飛順利產下了一個女嬰。為了能讓孩子和產婦得到好的治療,當地村民用擔架連夜將蔣亞飛和新生兒送到了前方被堵的急救車輛上,順利送到了岷縣人民醫院。
本報岷縣特派記者 邢劍揚
房屋倒塌前8歲男孩抱出3歲弟弟
在此次地震采訪中,記者每時每刻都被災區群眾不放棄的精神感動著,而這種感動甚至來自于一名8歲的孩子。
7月22日,在地震來臨之前,岷縣梅川鎮文斗村一位村民一大早就去農田干活,為了家中兩個孩子的安全,家長在出門前將孩子反鎖在家中。地震發生后,尚在睡覺的哥哥包愛兵立即下床打算逃離房屋,然而此時3歲的弟弟還在熟睡之中。見狀,包愛兵立即抱起弟弟,向門外沖去。然而此時房屋已出現倒塌現象。就在包愛兵沖出房門的瞬間,身后的房屋轟然倒塌,被嚇壞的兩個孩子蜷縮在院落中間。隨后,在村民的幫助下,兩個孩子被順利救出。
本報岷縣特派記者趙野 薛長明
地震發生后46天的瑤瑤失去了家
瑤瑤,一個尚在襁褓的孩子,一個46天的嬰兒,46天前吳劉全家還沉浸在喜得千金的喜悅中,46天后望著坍塌的“家”,這個家一時沒有了笑聲。
7月22日的地震讓岷縣申都鄉永進村村民吳劉全家三間房子坍塌,一間房子大面積裂縫。當日下午5時20分,當天水消防官兵進入申都村時,瑤瑤的媽媽呂新艷拉住消防官兵的手不停地說,“房子沒了,孩子又這么小,我一天沒有吃東西,奶水少,孩子一直哭,我可怎么辦呀!”此時,瑤瑤的奶奶看著坍塌的家一個勁地掉眼淚,吳劉全這個一家之主也蹲在廢墟上嘆氣。“別喪氣,我們搭個簡易帳篷,先渡過這個難關”。天水市消防支隊參謀長葉宏林安慰說。隨后救援官兵在一個開闊地帶用木樁、塑料、篷布搭建了一個臨時帳篷,又從坍塌的房子搬出了一個沙發,一些木板,支起了兩張小床,吳劉全一家終于有了一個可以過夜的“家”。
本報岷縣特派記者薛長明 趙野 通訊員王曉霞 鄧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