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不垮的“鐵桿莊稼”
——通渭縣大規模推廣全覆膜雙壟溝播玉米紀實
深秋時節,在通渭縣川塬山區行走,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豐收在望的玉米地。一片接一片的玉米郁郁蔥蔥,沉甸甸的玉米棒壓彎莖稈。今年,通渭縣大力推廣全覆膜雙壟溝播玉米技術,全縣14.49萬畝全覆膜玉米長勢喜人,豐收已成定局。據農技專家估產,平均畝產可達650公斤,總產將超過9.5萬噸。
通渭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干旱少雨一直是困擾通渭農業生產發展的一大障礙。長期以來,群眾習慣于在秋季大面積播種冬小麥,部分群眾還利用秋季降雨種植大秋作物,但由于受春末夏初旱、伏旱的影響,往往又造成夏糧、秋田作物的大幅度減產。為了探索出一條解決旱作農業條件下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新路子,通渭縣引進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栽培技術,首先在碧玉鄉景木岔社布點進行試驗示范。2007年,縣上總結示范點經驗,推廣全膜玉米1.73萬畝,盡管遭受到了極度干旱、冰雹等災害,但玉米平均畝產仍達到602.5公斤,較半膜畝增產132.5公斤,增幅28.19%,被廣大干部群眾形象地稱為“旱不垮、打不倒”的“鐵桿莊稼”。
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在6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之年奇跡般地獲得豐收,使通渭人看到了發展旱作農業的新希望。縣委、縣政府把推廣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技術作為一項惠及百姓、關注民生的重大任務。縣上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并把這項工作納入鄉鎮“三位一體”年度考核,與各鄉鎮簽訂了目標管理責任書。去年秋季,全縣及早動手,抽調千名干部下基層,開展全膜玉米地塊預留為重點的幫扶活動,并多次召開現場觀摩會議,對地塊落實、覆膜進度、覆膜質量和物資供應開展集中督查。僅去年秋季就完成秋覆膜8.24萬畝。今春以來,縣委、縣政府早安排、早部署,并再次抽調千名干部下基層開展幫扶活動,完成頂凌覆膜2.85萬畝,播前覆膜3.4萬多畝。
在推廣中,縣上創新機制,充分運用宣傳教育、政策引導、利益驅動、示范帶動等多種方法,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縣農業局貸款135萬元,提前預購了所需地膜,確保了覆膜進度;在省上畝均補貼地膜款20元的基礎上,縣上再增加15元,極大地調動了群眾增加投入的積極性。據了解,全縣今年共投入資金1062.5萬元,統一調進地膜725噸。在加大投入的同時,全縣突出重點、抓點帶面,集中人力、財力和技術優勢,按照“種植一塊成功一塊,種植一點引導一片”的原則,落實示范片帶21個,面積達9.5萬畝,其中在李店、常河、榜羅、平襄、寺子等鄉鎮建成了5個萬畝示范片帶,帶動輻射了面上覆膜任務的落實。
為了確保全覆膜技術的落實,縣上采取專家負責、科技人員包戶的管理形式,積極實施以技術培訓指導為重點的科技入戶工程。縣上確定1名首席專家和18名技術骨干為項目技術指導員,每個技術員聯系科技示范戶50戶,輻射帶動農戶1.2萬戶。各涉農部門技術人員從地塊規劃、覆膜起壟、點播栽植到施肥管理、病蟲害防治全程參與,并在各個示范點建立了不同覆膜方式、施肥方式、栽培方式的小區域對比試驗,使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抗旱增產優勢更加直觀、更有對比性和示范引導性,調動了種植積極性。
今年全膜玉米大豐收,使通渭縣委、縣政府看到了全覆膜玉米種植在通渭發展旱作農業中的巨大優勢,縣上制定了爭創全省玉米生產大縣的宏偉目標。目前,全縣啟動實施了萬名農民全膜玉米觀摩培訓活動。縣上抽調的大批干部已下到基層,全方位幫助群眾推進全膜玉米秋覆膜工作,力爭在2009年完成50萬畝的全覆膜玉米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