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漳縣訊(記者王雨)深秋的漳縣鄉村,處處都可看見農民們忙著打碾蠶豆的場面。被命名為“中國蠶豆之鄉”的漳縣,今年擴大蠶豆種植規模,全縣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20%以上的21萬畝蠶豆喜獲豐收,農民人均將獲得純收入200元以上。
漳縣種植蠶豆有著悠久的歷史,盛產的馬牙蠶豆色白粒大,品質優良,被國家農業部評定為優質品種,深受國內外客商的青睞。為了使蠶豆產業成為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漳縣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大抓蠶豆商品基地建設,形成了以西南高寒陰濕山區的金鐘、大草灘、殪虎橋等7鄉鎮為重點的5個片帶。全縣在種植技術上大力推廣蠶豆無公害技術生產,抓標準化種植,推廣稀植增磷、葉面噴肥、摘心打尖等栽培和管理技術。同時通過提純復壯,對產品品質進行優化,有效加快了品種更換步伐。為了把蠶豆產業做大做強,縣上大力發展龍頭加工企業和營銷販運工作,培育壯大了四季青等一些龍頭企業和一批協會,同時以青蠶豆加工為突破口,進行蠶豆的新產品開發,使蠶豆得到了極大的升值,調動了群眾種植蠶豆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