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魁在定西調研時強調
各級干部要抓住市場需求調整結構 努力促進農產品規模和效益的提高
本報蘭州8月25日訊省委副書記王憲魁8月23日至24日在定西調研新農村建設和縣鄉換屆時強調,農產品的市場競爭,關鍵是質量、特色和品牌的競爭。各級領導干部要進一步增強市場意識和服務意識,著力從優良品種的選育和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的集成配套、農產品的精深加工、產品的分級包裝等環節,大力培育主導產業,開發高附加值的特色產品,努力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王憲魁先后來到渭源縣、隴西縣和安定區,深入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同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親切交談,并召開座談會,詳細了解農業生產經營和農民生活情況,共同探討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業農村發展的措施和辦法。
王憲魁指出,市場是引導農民調整結構的強大推動力,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著農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力度。在農業發展的新階段,各級黨組織既要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加快結構調整和主導產業的培育,又要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的新辦法新措施。要針對農業生產需要和市場需求,大力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加快農作物良種繁育,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提高農業科技含量。要壓縮普通品種,大力發展適應加工需要的專用品種,促進農產品深度開發,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要加強農產品營銷和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逐步建立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新型營銷體系,促進入市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規范化,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要適應市場需求,立足當地實際,組織專門力量對主導產業開發進行戰略性研究,促進特色優勢產業上臺階上規模,出精品出效益,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有產品沒規模、有規模沒品牌沒效益的狀況。
王憲魁強調,農民是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主體,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調整結構、發展生產主要依靠市場機制,依靠農民群眾。但同時也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服務,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與農民的主體作用,注意把兩方面的積極性都調動好發揮好。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一方面,要尊重農民的生產經營自主權,不能對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大包大攬,更不能強迫命令,另一方面,要切實轉變職能,改進作風,更好地為農民這個主體服務。要針對農業生產市場化程度低、農民對市場還不大適應的實際,切實加強信息服務和銷售服務。尤其要下功夫研究市場的供求規模、結構、價格等因素,引導農民調整結構,實現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有效對接。他希望商貿流通和交通運輸等部門,要把主動服務“三農”,強化農產品銷售服務,作為重要職責。特別是鐵路運輸部門,要在運力緊張和空車不足的情況下,千方百計挖潛提效,加強車種代用,提高凈載重和運載能力,提高牽引定數,多組織滿噸滿線列車,努力解決運輸瓶頸制約,切實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服務,在服務中實現“雙贏”的目標。
王憲魁強調,人才是各種資源要素中的第一要素,也是目前甘肅省農業農村發展的最大瓶頸。各級領導干部要珍惜人才、愛護人才,創新制度機制,研究制定有利于科技人才向基層、向落后地區流動的政策措施,為農業農村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在縣鄉班子調整和配備中,要注意選配高學歷的領導干部,注意從干部掛職交流和優秀大中專畢業生中選配基層干部。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城鎮科技人才到農村建功立業,開展農業科技推廣和技術服務,促進各種先進適用技術向農業滲透,增強科技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支撐力。
王憲魁還對搞好縣鄉換屆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他說,縣鄉換屆工作是一項政策性、程序性、紀律性很強的工作。各級黨委一要嚴格把握政策,對換屆中的具體政策規定,要不折不扣地執行,不能自行變通。二要嚴格工作程序,必須做到程序一個不少、環節一個不漏,絕不能搞形式、走過場。三要嚴格遵守紀律,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公道正派,嚴肅查處違反組織人事紀律的人和事,努力創造一個風清氣正的換屆環境,使換屆工作促進當前各項工作。(李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