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飄飄到會寧
———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赴會寧慰問演出側記
9月的會寧,桃花山含情、會師樓寫意,悠揚的歌聲傳遍了革命老區的溝溝坎坎,戰功卓著的老紅軍們來到了當年勝利會師的地方,純樸的鄉親們穿上正式的服裝,早早地趕到了會師門前。北京的演員們來了!他們帶著黨中央、國務院對老區人民的深深關愛,帶著飄揚的紅旗,來為咱會寧的老百姓歌唱!
9月23日下午,多日干旱的會寧喜逢細雨,“心連心”藝術團小分隊不顧從北京一路趕來的疲憊,冒著雨來到了老君鄉老君村何得林老紅軍的家里,這位94歲的老紅軍從江西出發一路長征來到了甘肅,在甘肅境內受傷后流落到了會寧縣,當演員們聽說何老爺爺是江西人時,集體為他演唱了江西民歌《十送紅軍》,這一刻,沒有音響、沒有伴奏,只有演員們真情流露的演唱,這位經歷過無數戰爭的老人,此刻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淚水,緊緊地握著演員們的手,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在甘溝鄉河西坡村,迎接另一小分隊的仍是一場綿綿細雨,鄉親們說,是“心連心”為會寧帶來了久旱過后的第一場雨。村民們怕雨天路滑演員們到不了村里,接演員的毛驢車、三馬子一大早就迎出好幾里地。村子里的一小塊空地變成了舞臺,一個土堆就成了孩子們的觀眾席。雨越下越大,鄉親們把僅有的幾把傘都撐給演員們,孩子們在雨中使勁地跟著音樂鼓掌,導演看到淋濕的鄉親們要求暫停演出,可是誰也不愿離去。演員們被他們深深感動,在雨中一曲一曲地唱著,沒有音響,演員們就清唱,沒有伴奏,鄉親們拍著手為他們打節奏。當演員們聽說這里的人吃水都靠“母親水窖”工程的捐助,村里至今還有18戶人家沒有水窖時,總導演王炳森發動了所有演員為村里捐款,郁鈞劍、陳思思、鞠萍等小分隊所有演員你3000元,他5000元,把身上所有的錢投入了捐款箱,不一會兒就為村里的18戶人家籌到了修水窖的錢。短暫的演出結束了,鄉親們端著茶,拿出自家煮的洋芋塞給演員們,車走出好遠,他們還跟著車揮手相送。
70年前,純樸的會寧人民熱情地接納了長征而來的紅軍戰士們,會寧人民對紅軍有著特殊的感情。25日上午,在會師景園,當大型文藝演出“紅旗飄飄”的開場歌舞《大會師》開始時,人們仿佛回到了當年紅一、二、四方面軍在這里勝利會師時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紅軍在會師樓上為勝利而搖旗吶喊,老百姓們扶老攜幼地夾道歡迎,在現場,鮮花、紅旗、彩旗,掌聲、笑聲、樂聲匯到了一起,會寧的父老鄉親們陶醉在了感人至深的演出里。演員們更是以深情的歌聲回報這里的人民,譚晶演唱的《和諧中國》唱出了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甘肅籍歌手呂繼宏的一曲《故鄉情》唱出了兒女對故鄉扯不斷的牽掛之情……
82歲的老紅軍裴大乾大爺激動地對記者說:“在會寧能看到這么大型的演出,是黨中央對我們會寧的關懷,對我們老紅軍的關懷,我感到自己跟著都變年輕了,我為我死去的戰友感到欣慰,正是因為他們的奉獻才換來了今天人們幸福的生活。”
演出在群眾的依依不舍中結束了,正如演員們在歌中唱的那樣,“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產黨永遠的掛念”,“心連心”演出將會寧老區人民的心和黨、和全國人民的心緊緊連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