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政辦發〔2009〕75號
天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轉發人民銀行天水市中心支行
關于金融業支持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意見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駐市各金融機構:
人行天水市中心支行《關于金融業支持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予批轉,請結合各自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二○○九年五月二十二日
關于金融業支持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意見
(人行天水市中心支行 2009年5月)
為了貫徹中央關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政策措施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做好金融工作,積極支持擴大內需,促進全市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揮金融對現代經濟的核心推動作用,促進全市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擴大內需,是中央審時度勢,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重大決策。在當前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國際金融動蕩不安的嚴峻形勢下,如何充分發揮金融對現代經濟的核心推動作用,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強大活力,切實支持擴大內需,防止經濟下滑,是金融部門面臨的新的重大課題,也是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全市金融機構要充分認識做好當前金融工作對于防止經濟下滑、保持全市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大意義,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防止經濟大起大落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實際,找準金融支持擴大內需的著力點和切入點,努力增加信貸總量,保證對重點項目和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要以民生工程、在建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有利于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型工程項目以及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項目建設為重點,增加配套貸款。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自主創新、產品研發、產業鏈整合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大對裝備制造業、重點生態環境建設項目、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要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的總體要求,努力開拓思路,采取有力措施,積極主動作為,為全市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二、積極貫徹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就是要根據形勢變化及時適度調整貨幣政策操作,確保貨幣信貸穩定增長及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支持擴大內需,維護金融穩定,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今年以來,國務院相繼出臺了鋼鐵、汽車、船舶、石化、輕工、紡織、有色金屬、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和物流業的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標志著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已進入關鍵時期。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各金融機構要積極發揮信貸政策結構調整作用,合理配置信貸資源,大力支持支柱產業、骨干企業、重要產品和重要生產能力的發展,以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大對“三農”、中小企業、就業、助學、扶貧、災后重建等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以促進民生改善。要在外部需求明顯減弱的情況下,探索實行有效的消費信貸政策,支持和擴大內需。要不失時機地將適度寬松貨幣政策與積極財政政策、國家產業政策有效結合,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環境,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的資金支撐作用。
三、緊緊抓住國家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的機遇,積極促進天水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以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來促進經濟增長,是我國過去10年來的成功經驗。我市是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經濟,投資對經濟的影響和拉動作用最為明顯。各金融機構一定要牢牢把握住這次機遇,將國家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政策措施與我市重點項目建設相結合,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實施的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加強內部計劃管理和信貸增長預測,盡快落實項目資金,保證項目早上馬,早收益。要探索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共同承擔項目遠期風險,形成政、銀、企聯手,多管齊下,協作配合的多贏格局,為有效匹配國債資金、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提供有力保障。
四、健全和優化金融機構組織體系
一是加大吸引國內外特別是關中地區銀行類金融機構在天水設立分支機構的力度,高效率做好各項準入審批和服務,不斷完善銀行業服務體系,使天水獲取更多的金融資源。二是積極推動經濟區內中小金融機構的跨行政區域戰略合作,鼓勵我市中小金融機構“走出去”,在關中地區開辦業務,擴大業務范圍,增強實力,真正連接起“關中-天水經濟區”金融市場, 構建一個區域性的金融平臺。三是要積極創造條件,爭取更多的投資機構設立辦事處或營業性分支機構,增強吸引國際國內資本市場資金的功能。四是努力發展金融中介服務機構。繼續發展和完善證券投資咨詢、保險經紀、專業理財服務等機構;大力發展投資咨詢、資信評級、信用擔保和資產評估等中介服務機構。五是支持農村合作金融發展,對農村金融實行優惠政策扶持,探索建立農村貸款擔保體系,圍繞發展小額信貸逐步擴大無抵押貸款和聯保貸款業務,發揮其在促進市場資源配置和經濟結構調整中的積極作用,解決我市農業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
五、增加信貸總量,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
一是圍繞“關中—天水經濟區”經濟協作和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支持裝備制造業、電工電器、電子信息、醫藥食品和能源建設項目發展,繼續大力扶持 “10強50戶”重點企業發展,加大對節能環保、自主創新、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限制對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和產能過剩行業中落后產能和工藝的信貸投入,依托資源優勢,振興制造工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全市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二是加大“三農”信貸投入,推進我市新農村建設。各金融機構要始終把支持“三農”發展作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全市支農信貸投入要明顯高于上年,支農貸款增速要明顯高于各項貸款的增長速度。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要將新增貸款主要投向“三農”、中小企業、災后重建等重點領域和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政策性銀行要把政策支農與優化農村經濟結構結合起來,在確保糧油及農副產品收購資金供應的情況下,積極探索支持西部大開發建設、農副產品基地建設及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郵政儲蓄銀行要抓住改革的良好機遇,增強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水平,讓郵政資金“回流”農村,壯大支農服務實力。同時,鼓勵和支持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發展農戶資金互助組織,擴大“三農”資金供應渠道,促進形成有序競爭的農村金融服務格局。要積極開發滿足農民不同特點、不同層次需求的消費信貸產品,發展農村消費信貸,活躍農村消費市場,為農民擴大消費提供便利,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三是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各金融機構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加大市場調研力度,做好貸款營銷,積極主動地尋找新的貸款載體,切實搞好金融服務,采取多種形式向企業宣傳國家的金融政策和有關規定及開發的新品種、新業務,滿足中小企業全方位的金融需求。要認真落實已出臺的金融支持政策,確保中小企業貸款快于各項貸款增長。同時,簡化中小企業貸款程序,單獨安排信貸規模,改進貸款評估、審查、發放工作流程,重點滿足符合產業和環保政策,有市場、有技術、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流動資金需求。對產品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企業,及基本面和信用記錄較好、有競爭力、有訂單但暫時出現困難的中小企業,要著眼于其未來發展,切實發揮好貸款助推作用。要創新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模式和業務流程,積極探索適合我市中小企業特點的融資產品和融資方式,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各類特色優勢產業和產品開發為目標,吸引各類投資者建立資源開發、科技開發、旅游開發等各類投資開發基金,不斷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六、加大對保障性住房建設的信貸支持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各金融機構要積極支持資質良好的房地產開發商以及通過政府融資平臺統借統還的經濟適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設開發項目,調整經濟適用房開發商的新客戶準入權限。認真執行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加大對符合貸款條件的經濟適用房和災區居民購置自住房的貸款支持。按照降低貸款首付比例和擴大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浮幅度的有關規定,根據借款人購房實際情況、信用記錄及還款能力等因素,確定首付款比例,體現對不同風險貸款予以區別對待的原則。在合理評估貸款風險的基礎上,主動識別和防范金融風險,對低風險貸款給予較優惠的利率,更好地為居民購買普通住房提供金融支持,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七、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災后重建工作力度
各金融機構要認真貫徹執行災后重建金融支持和服務措施的意見,加大對災區重點基礎設施、重點企業、支柱產業、中小企業、因災失業人員等的信貸支持力度,以現有小額貸款管理機制為基礎,積極創新信貸產品,優化貸款流程,簡化審批手續,縮短審批時間,進一步便利農戶辦理住房重建貸款。農村信用社和秦州、麥積合作銀行要加大內部資金調劑,多渠道籌措信貸資金,滿足受災群眾的資金需求。農戶住房重建貸款應根據建房工程進度和實際資金需要及時組織發放。相關金融機構要對農戶住房重建貸款實行專戶管理、商業運作、分類核算、分別考核,合理確定農戶住房重建貸款的額度、利率、期限及償還方式,減輕農戶本金償還壓力。同時,要加強對農戶住房重建信貸政策的宣傳和引導,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引導農戶區分國家補助資金與信貸資金,幫助農戶正確認識住房重建貸款的作用和性質,樹立到期清償貸款本息的誠信意識,避免出現道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