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2/BeyondPic/2023-2/21/20230220063328456.jpg)
2月15日下午,應天水市博物館請求,天水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心主任付建紅帶領市、區多名古樹保護專家,在伏羲廟先天殿對月臺東側的一株側柏現場進行了“會診”。
![](/Files262/BeyondPic/2023-2/21/20230220063153701.png)
此株古柏樹齡1000年左右,約植于宋代,保護等級為一級,是伏羲廟最古老的古樹之一。樹干從根部分為兩支,一支向東已枯死多年,另一支傾斜于先天殿屋面上方,樹干頂部剩少量樹梢。1987年,該株古樹被專家診斷為極弱長勢,瀕臨死亡。2011年,天水市博物館邀請時任建設部古樹名木學組組長李玉和,著名古樹保護專家叢生,中國林業大學教授植保專家雷增普等對伏羲廟古樹進行了會診。2012年,天水市博物館又聘請了曾成功搶救過黃山迎客松等國內上百株古樹名木、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叢生教授,現場指導伏羲廟古樹復壯保護工作,成功搶救了唐槐等一大批古樹。
![](/Files262/BeyondPic/2023-2/21/20230220063209294.jpg)
近幾年,天水市博物館委托專業的園林公司加強伏羲廟古樹的日常養護,定期采用生物技術誘捕蛀害蟲天牛,使用無人機噴施殺菌藥品和薄肥等,對古樹的養護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目前伏羲廟月臺東側的這株古樹生長狀況堪憂。通過現場開挖觀察古樹根部,搭建腳手架查看枝干腐朽程度、葉面生長等實際情況。與會專家會商后一致認為:該株古樹樹齡較大,搶救性保護和復壯難度很大,枯萎屬于自然現象。特別是此株古柏,由于自然原因,分叉、傾斜嚴重,歷經數百年的風雨、蛀蟲侵害,僅靠30厘米寬的樹皮維持養分和水分,樹干上部相對脆弱,腐朽嚴重,遇到大風、暴風雪等極端天氣極易折斷。樹干、樹根糟朽嚴重,對樹體的支撐力逐漸降低。樹根部分地面鋪設的青磚造成根部土壤板結,出現爛根現象。專家一致認為,對該株古柏要進行搶救性保護。
![](/Files262/BeyondPic/2023-2/21/20230220063243147.jpg)
伏羲廟的古樹是歷史的見證、活的文物,是伏羲廟的魂之所在。下一步,天水市博物館將按照天水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心和專家們的意見建議,盡快委托一家專業機構,制定搶救性保護方案,將方案上報天水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心審核通過后,立即對該株古樹開展搶救性保護復壯工作。
![](/Files262/BeyondPic/2023-2/21/20230220063224836.jpg)
(來源:天水市博物館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