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迎春 紅梅逞艷
——天水市博物館藏民國李汝霖繪《梅花賦》立軸
![](/Files262/BeyondPic/2023-2/16/20230215113629425.png)
自冬至一陽生,雖然數九寒天,但就在這極寒之中,草木已經秉承陽氣,開始逐漸散發生機,這就是“逆天”而動的乾剛。我們的老祖先很早就發現了這個規律,就連普通的農人都知道“一九發一芽,九九遍地花”(天水農諺)。其實也不必非得等到九九以后。從小寒開始,便有花兒依次開放了。從小寒到谷雨,共有八個節氣。每個節氣都有三種花,這就是“二十四番花信風”。而小寒節氣的花信風依次是梅花、山茶、水仙。
![](/Files262/BeyondPic/2023-2/16/20230215113647444.png)
“梅花先趁小寒開”,所以百花之中最先察覺到大地深處的暖意,最先傳遞春天的信息便是梅花。即使微氣候每年各有冷暖晴雨,梅花則如期開放,這就是“花信”。因此,梅花也被稱為“萬花之首”。正因如此,古今各時代的人用各種方式歌詠、抒寫、詠嘆梅花。而畫梅正是這諸多方式中的一種。
天水市博物館就藏有民國李汝霖所繪《梅花賦》立軸一副。這件作品為紙本畫,縱137厘米,橫60厘米。圖中繪老梅一棵,枝頭喜鵲歡叫,梅下補畫白山茶一株。紅梅以皴擦寫干,以表現老梅蒼勁虬曲的姿態和表面紋理,以淡墨畫橫斜交叉的細枝,以濃淡相間的曙紅點畫花朵,以謹細之筆勾花蕊。整個畫面在蒼勁古樸中,蓬勃的生機噴薄綻放。畫面右上角篆書“梅花賦”,并落“丁卯春日李汝霖”款。款后鈐印兩方:李汝霖印(朱文)汝霖(白文)。李汝霖,別號云麓,甘肅天水甘谷縣人。近現代知名畫家。擅花鳥、草蟲。民國時居蘭州以畫為生,后隴上名家裴建準發現其才,收為門生,授以工筆畫馬,作品曾入選全國首屆美展。
![](/Files262/BeyondPic/2023-2/16/20230215113704156.png)
梅格調高古,冰肌玉骨,雪魄冰魂,為士人所贊。紅梅更是初春絕勝。《石湖梅譜》曰:“紅梅猶是梅,而葉密如杏,與江梅同開,紅白相間,園林初春絕景也!”這幅紅梅枝干虬曲蜿蜒、氣象萬千,喜鵲登梅高唱,紅花怒放欲燃,讓整個畫面不僅充滿了無限生機,而且喜慶之氣洋溢期間。該幅作品創作于“丁卯年”即公元1927年,正是96年前的一個兔年。經過干支輪回的8個周期,2023我們又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兔年,在這洋溢著喜慶和充滿期待的新時代新春佳節,我們將這幅作品刊發出來,不僅是祝福大家喜氣連連、喜事多多、喜上加喜,更是讓大家透過這件作品感受生機與活力,并獲得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勇氣和動力。
(來源:天水市博物館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