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迎春 歲朝清供
——天水市博物館藏唐筱峰清貢四條屏
“清供”,指在清雅的室內擺設鮮花、瑞草、嘉果、奇石、文玩、美器供于案上的玩賞樂事。后來,專門在節日嘉辰以此類珍玩供奉天地日月、祖宗社稷,祈求祥瑞之兆。而在過年期間擺放的清供則被稱為“歲朝清供”。古代很多歲朝圖都有描繪過年期間擺放“清供”的場景,以寓意吉利祥瑞。這也是在小眾文人圈子里流行的一種優雅年俗。
![](/Files262/BeyondPic/2023-2/1/20230201102755774.png)
▲唐筱峰花卉清貢四條屏
天水市博物館就收藏有一套民國時期唐筱峰所繪的清貢四條屏。這件作品縱85.5厘米,橫23厘米,一套4件。在末條右上角落款:時在乙丑立冬前三日,摹竹林禪院以應□□先生大人雅致。后落唐筱峰名款并鈐印兩方。作者唐筱峰,民國時期畫家,其事跡詳情待考。四條屏通過兼工帶寫的方式繪制鼎、鬲、罐、瓶等器,器內插四季應時花卉,每條屏可應季單獨懸掛,也可四條一起懸掛。
![](/Files262/BeyondPic/2023-2/1/20230201102855460.png)
![](/Files262/BeyondPic/2023-2/1/20230201102908674.png)
這件清貢四條屏前三件分別以牡丹、菊花等應季花卉入畫,分別表現春、夏、秋三個季節。第四件正好表現歲末年初時節,頗為有趣。畫中一碩大回文雙耳帶環瓶內插梅花數枝。梅被稱為天下尤物,杜子美有詩:“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惟冬春之交,正是花時耳。”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奇者為貴。而畫中這支梅便有橫斜疏瘦、老枝怪奇的美感,春節期間眾花蕭索,而梅獨開,折取數枝插于彝器之中風雅自生。瓶前置三足火爐,爐中木炭充盈,火焰熊熊,爐前散落一把蕉扇、一雙火箸,爐上一把提梁壺中開水翻滾,似乎在冒著騰騰熱氣。在寒冷的冬季,看著這樣一幅畫讓人既能感受到梅花的幽香、雅致,又能感知到撲面而來的煙火氣,別具風味。在年節期間無論是懸掛此畫,還是如圖中一般擺放成花朝清供都是絕世的景致,其中蘊含的平平安安、紅紅火火的美好寓意都能給人以莫名的靜好和獨特的感觸。
![](/Files262/BeyondPic/2023-2/1/20230201102925573.png)
▲《歲朝圖》 明· 陸治
![](/Files262/BeyondPic/2023-2/1/20230201103000116.png)
▲《歲朝圖》溥儒
(來源:天水市博物館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