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1/BeyondPic/2022-5/31/20220531033731846.jpg)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為“時代共進、人民共享”。為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天水市博物館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推出了系列社教活動。
5月30日上午,天水民俗博物館特邀北京房地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師、享受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市張振山古建木作工作室負責人張振山在胡氏古民居(南宅子)戲苑進行了傳統木飾墊染技藝專題講座。
![](/Files261/BeyondPic/2022-5/31/20220531033749504.jpg)
在授課中,張老師結合自己多年來參與北京市鼓樓、東四清真寺、301醫院園林景觀等重大工程修繕經驗,從傳統木飾構件的制作過程、主要傳統雕刻及彩畫工具、中國古建筑彩畫染色技術流程等方面做了詳細介紹。為了便于大家更好學習理解,他現場對胡氏古民居(南宅子)傳統木雕工藝及制作流程作了逐一介紹。特別是講到傳統木飾墊染工藝時,張振山老師從以小見大延展文化魅力,展現民俗文化生命力的角度深層次分析了其中的內涵,提高了民眾對傳統民俗文化及墊染工藝的認知。
![](/Files261/BeyondPic/2022-5/31/2205311701936202ebb9bdda75.jpg)
為了提高大家的動手能力,講座結束后,在張老師的指導下,我館組織現場人員進行了木飾墊染手工體驗活動。大家選好提前制作好的木飾,調配好顏料,開始了自己的創作。白色打底、綠色染瓣、紅色繪畫,不多時一塊塊色彩鮮艷、造型獨特的木飾作品便墊染而成。
![](/Files261/BeyondPic/2022-5/31/20220531033603454.jpg)
天水民俗博物館組織開展的傳統木飾墊染技藝專題講座和手工體驗活動,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式,深受大家的喜愛。不僅讓大家進一步了解了我國傳統木飾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加深了對民居民俗文化元素的認知,而且提升了他們的文化自信和保護文化遺產的責任意識。
(來源:天水市博物館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