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優秀民族文化,著力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元宵佳節來臨之際,天水民俗博物館開展了“火紅燈籠鬧元宵”手工燈籠制作社教活動。
中國燈籠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工藝品,又統稱為燈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典型元素之一。每年元宵節前后老百姓有掛燈籠營造祥和、歡樂、喜慶的節日氛圍的傳統習俗,紅紅的燈籠象征著團圓與吉祥,凝結著老百姓對平安祥和、幸福美滿生活的祝愿和期盼。
此次活動在壬寅年元宵節下午開展,我們依舊采用線上和線下同步進行的方式。首先,社教專員通過ppt向大家詳細介紹了元宵節和燈籠的歷史淵源,以及老百姓在節日當天懸掛大紅燈籠的民俗習慣所蘊藏的文化內涵。隨后開始燈籠制作活動。社教專員邊介紹邊演示,孩子們專心致志地看著老師的操作步驟,開始動手制作,大家積極互動,場面熱鬧喜慶。經過大家精心制作的一盞盞老虎燈籠誕生了。活動結束后同學們拿著自己親手制作的燈籠合影留念,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燦爛的笑容。
此次活動讓青少年學生在理解傳統民俗文化、感受節日氛圍的同時,融入了孩子們喜歡的手工制作環節,培育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豐富了孩子們的“第二課堂”。
(來源:天水市博物館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