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60/BeyondPic/2021-5/2/20210501051725602.jpg)
“五一”小長假已經來臨,到什么地方尋找祈福打卡地旅游?距今500多年天水伏羲廟是游客到天水旅游首選打卡地之一。
一、拜中華第一廟
天水伏羲廟是一處專門祭祀中華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的明代宗廟建筑群,是天水市博物館管轄的旅游景區,F存古建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總占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建筑年代最早的官方祭祀伏羲的廟宇。明代由朝廷頒布祭文和祭祀樂舞、由天水地方官員代表朝廷,每年伏羲誕辰日在這里隆重祭祀典禮,后各朝代沿習,因此天水伏羲廟被尊稱為“中華第一廟”,F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Files260/BeyondPic/2021-5/2/20210501051747230.jpg)
二、祭始祖伏羲
伏羲是中國遠古時期誕生于古成紀(今甘肅天水)的最早的中華民族氏族部落首領,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伏羲創歷法、教漁獵、馴家畜、烹食物、定婚嫁、造書契、制琴瑟、創八卦等,對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伏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充滿了創造精神。天水是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祥地,公祭伏羲由來已久,世代傳承。
據悉,早在春秋秦文公十年(公元前756年),天水就在渭水流域用“太牢”之禮祭祀伏羲,至明代由官方主持春秋兩祭延續至今。1988年天水市政府恢復了公祭伏羲大典,至今已成功舉辦了31屆。2005年,公祭伏羲大典提升為省級規格,確定每年6月22日(夏至日)舉行。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列入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2013年開始,公祭伏羲大典由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和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天水市人民政府承辦。2014年8月,經審批公祭伏羲大典成為甘肅長期保留舉辦的重點節慶活動,每年舉辦一次,同時與臺灣舉辦海峽兩岸共祭伏羲典禮,實現了海峽兩岸同日同時共祭。目前,天水伏羲廟每年舉辦三次(一次公祭、兩次民祭)規模盛大的祭祀伏羲活動,民間祭祀分為春祭和秋祭,即農歷正月十六日(伏羲誕辰)前后的春祭伏羲典禮和傳統春節廟會;農歷七月十九日(伏羲仙升日)舉辦的秋祭典禮活動;公歷6月22日的公祭伏羲大典活動。
![](/Files260/BeyondPic/2021-5/2/20210501051810913.jpg)
三、看明代古建筑
天水伏羲廟整體建筑坐北朝南,四進六院,具有典型的中國古代宮廷式建筑格局。主體建筑先天殿內現存明代伏羲泥塑彩繪巨像一尊,身高3米,手托先天八卦太極盤,威儀古樸,彰顯先祖王者的高大形象。
天水伏羲廟院內古樹參天,柏影掩映,鳥雀翔集,情趣盎然。園林古建有三個亮點:一是按照六十四卦方位栽植的64株“八卦柏”,蒼翠的古柏中有1000年多年宋代古柏。二是先天殿頂棚有彩繪河圖居中的“六十四卦方位圖”。三是先天殿有明代20幅彩繪《山海經》瑞獸圖,有百尾虎、象鼻羊、龍首魚等礦。四是太極殿窗欞透雕有精美的高浮雕團龍、團鳳圖,其雕刻精湛,栩栩如生,為明代官方龍鳳圖案標本,是中國古建木雕藝術的精品。
![](/Files260/BeyondPic/2021-5/2/20210501051836718.jpg)
500多年歷史的伏羲廟景區古建莊嚴,“五一”節前后牡丹花盛開,歡迎您來這里旅游打卡,尋根祭祖,祈福納祥,尋找一份屬于您的心靈慰藉! |